释了惠
【注释】颂:赞颂。颂古:赞美古事,即咏史诗。雪峰:指佛教中的“雪窦山”。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咏史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诗以“雪窦山”为题,赞颂该山的僧人不杀俗人、扶危济困的高尚品质。 首句“雪峰踏者僧不杀”,是说雪窦山上的僧人踏着积雪行走,而没有杀一个行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僧人虽然在大雪中行走,但他并不伤害任何人,而是慈悲为怀。 接着“长生扶者僧不起”,意思是说那些曾经得到僧人救助的人
【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为“偈颂”,是佛教的一种唱诵经文或佛理的说教,其内容多宣扬迷信。此诗以“贵”和“贱”作为贯串始终的线索,通过对比来表达诗人对世事的看法。前六句写“贵如圭璧,贱如泥土”,后六句写“有商量,没价数”,最后两句则将焦点集中到茶陵山下郁阇梨身上,借古喻今,寓意深刻。 首四句中,“贵”与“贱”形成强烈对比,诗人认为世间万物皆是如此。其中,“有商量”指的是有价值,“没价数”则指没价值
注释: - 偈颂:佛教中的一种唱颂形式,用韵文赞美佛、法、僧。 - 七十一首:指这首诗有七十二句。 - 其七十:指这首诗的第七十句。 - 生于秽土:生在污泥浊水之中。 - 不受点污:不沾染一点污垢。 - 目顾四方:眼睛朝四周张望。 - 周行七步:走了七步的距离。 - 看来步步讨便宜:看似每一步都在占便宜。 - 落水也要占乾处:即使落入水中也要想占据干燥的地方。 赏析:
【注释】 偈颂:佛教语,指以韵文形式宣扬教义、劝人向善的说教。 无病之药:比喻不起作用的药方。 不传之方:指不能传给后人的秘法或秘诀。 昨朝用不得:昨天使用它时,没有效果。 今日恰相当:今天使用时正好合适。 如何是相当处:这“相当”之处是什么? 往往呼为百草霜:常常被称为百草霜。 【赏析】 这首诗写一种对药物作用的评价。诗中说这种药物对人没有害处,但却不能治病。作者认为这种药物的作用与百草霜相同
注释:布袋和尚的布袋里只有半个,那乌藤树欠一根树枝。用手指在空中指点说,这才是真正的佛。 赏析:这首诗是布袋和尚对世人的一种讽刺。诗中的“布袋”是指他的行囊,“乌藤”是指他的衣钵。他认为自己虽然只是半边布袋,但已经包含了所有的佛法,因为他的思想已经超越了世间的一切。他用手指在空中指点说:“这才是真正的佛。”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世俗佛教徒的批判,认为他们只是表面上的修行,而没有真正的理解佛法的真谛
【注释】 偈颂七十一首 其六:难透村婆者一关。没艰难处立难难。难透村婆者,谓人世中困难重重,非寻常所能通过。 假鸡啼午夜,指佛家传说,半夜鸡叫为有道之人得道成仙,而常人难以理解。 马蹄踏月过长安,长安古都名,此处比喻人生旅途,马蹄声似是踏破长空。 【赏析】 “没艰难处立难难”,意思是当一个人真正面临困难时,他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决心。这里的“困难”可能是指事业、生活或其他方面的挑战
偈颂七十一首·其六十一:去年今日节,海角天涯传报捷。 - 关键词解释与注释 1. “去年”:指过去的某一年。这里特指诗中提及的那一年。 2. “节”:节日,特指农历五月端午。 3. “传报捷”:传递胜利的消息。 4. “海角天涯”:形容地域之远,意指全世界。 5. “俱”:都,普遍。 6. 译文:在去年夏天的某个节日里,从世界各地传来了胜利的消息。 7. 赏析:该诗句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
星在天上,眼在眉下。 这句诗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星星与眼睛进行对比,形象地描绘了眼睛的美丽和独特性。 星无暗明,眼无昼夜。 这里的“星无暗明”指的是星星的光芒始终明亮,不受黑暗的影响;“眼无昼夜”则意味着眼睛无论何时都能清晰地看到事物。 密密绵绵无缝罅。 这句诗描绘了眼睛的细致和完美,就像织布一样紧密相连,没有缝隙,给人一种和谐而完美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以星星和眼睛为比喻,通过对它们的描绘
【注释】 二月十五,瞿昙开死铺。 摩(摸)胸告众时,椁示双趺处。 指打开棺材,取出随葬品,展示给众人看。 缩不来,展不去,七手八脚一时露。 指打开棺材,取出随葬品,展开后露出各种物品。 【赏析】 这首诗是说:在农历二月十五日,瞿县开了一家棺材铺。他伸手一摸,就从里面取出了许多随葬品。打开棺材一看,里面的东西多得令人眼花缭乱,有金银财宝、玉器珠宝、珍珠玛瑙、丝绸锦缎等等
【注释】 重阳佳节到来,瑞岩无可安排。 一十二峰黄栗粽,东大洋海茱萸茶。 万象摩唇捋嘴,虚空缀齿粘牙,不知秋意落谁家。 译文: 重阳节到来了,瑞岩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摆弄。 一十二峰黄栗粽,东大洋海茱萸茶。 万物仿佛用嘴唇摩挲,用牙齿捋扯,却不知秋天的意味落在谁家? 赏析: 《重阳》是南宋诗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咏叹词。全词由景入情,写秋日景物和人情世态,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深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