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了惠
【注释】: “偈颂七十一首”,即《金刚经》之偈颂。这是其中的第二十九首,共71首。偈颂是用佛教语言写成的韵文诗,用以宣扬佛法,劝人修行。本诗取义于《金刚经》,其主旨是告诫人们不要执着世俗之物,应放下贪欲之心。 “冰雪”二句,以冰雪比喻世人,意在说明世间万物皆因寒冷而结冰。“麻麦”二句,则以麻麦喻众生,说明他们因饥饿而腹中空空。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世间万物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见日未尝迷”
【注释】 ①偈颂:梵语“伽陀”的音译,是佛教徒念诵的一种韵文。唐代时盛行于民间。②偈:佛教语,佛经中的颂赞词或唱诵词。③七花八裂:指花瓣破碎。④子规(zhǐguī):杜鹃鸟。⑤松梢月:松树枝头的月亮。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幅飞雪覆盖炎天景象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感伤之情。 首句“飞雪岩前”,点明场景是在寒冷的冬天,雪花飘落的景象。接着,诗人用“冻得虚空
东涧一滴水, 东湖千丈波。 几多湖上客, 无可奈船何。 诗句注释 - 东涧一滴水:描绘了东涧的清澈与纯净,如同一滴水般简单而纯净。 - 东湖千丈波:用“千丈”形容东湖的水波浩渺,波澜壮阔。 - 几多湖上客:表达了诗人对于湖畔众多游客的感慨,他们或游或停,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无可奈船何:意味着在这样浩渺的湖面上,无论人们如何努力,都无法逃脱自然的束缚和安排。 译文 在东边的小涧边
```plain 明星照得眼睛穿, 眼睛觑得明星落。 夜半依前是子时, 敢保不曾成正觉。 注释: 1. 明星:明亮的星星。 2. 穿:透过。 3. 觑(qù):看。 4. 子时:古代时间单位,相当于现代的晚上9点到11点。 5. 正觉:佛教术语,指达到佛陀所证之理体,也就是悟道。 赏析: 这首诗以星与眼为引子,通过“明星照得眼睛穿,眼睛觑得明星落”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星光穿透眼睛的景象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富有禅趣。首先,诗中“风前无语立须臾”,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诗人在微风中静静地站立,似乎在沉思或等待什么。这里的“无语”和“立须臾”都表现出一种静默而深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期待。 “接得双双锦鲤鱼”则是对这种情境的具象化表达。锦鲤鱼象征着吉祥、美好,这里通过“双双”一词,强调了好运的到来,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同时,“接得”一词还带有一种意外之感
注释:荆榛,草木丛生的样子。百匝千重,形容火势蔓延极广。赵州,指赵州僧。普化,指普化和尚。蜡人,指佛像。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火势蔓延、浓烟滚滚的战场画面。通过赵州和普化两位高僧的形象,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佛教在战争中的地位。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表达了佛教中诸佛日日降生,圣人时时出现的概念。诗中提到与大地群生,同一耳闻,同一眼见,同此一心,同此一念,共乐太平时,大家呈笑面等意象。最后提到有谁更问,日与长老,孰近孰远,大千沙界含元殿。 译文: 诸佛日日降生,圣人时时出现。 与大地群生,同一耳闻,同一眼见,同此一心,同此一念。 共同享受太平盛世,大家都露出笑脸。 有谁还能提问,日与长老,谁更亲近? 在大千沙界,含元殿内
【注释】 偈颂七十一首 其三十六: 火种深埋冷寂中,几回拨著暖烘烘。 不知将谓吹嘘力,元是东君信息通。 译文: 火种深深地埋在寒冷的地下,经过几次的翻动,又变得温暖如春。 人们不知道这是风的吹嘘之力,原来是东风吹来的信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风解冻后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期待。诗中的“火种深埋冷寂中,几回拨著暖烘烘”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温暖和活力,使人感到春天即将到来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面壁堆危引客过,问谁那更问如何。 道寻常已成多事,检点侬家事更多。 偈颂七十一首 其二十五 面壁:指佛祖面南而坐,背靠墙壁,象征修行者的清寂与专注。 堆危:形容佛祖的神态高峻,令人敬畏。 引客过:指引人向佛祖请教。 谁那:何人。 更问:再问。 如何:什么。 道寻常:指世间的常理、道理。 已:已经。 成:完成。 多事:烦劳。 检点:检查。 侬家:我的家,指世俗之人。 事:事务
霜蹄一跃趁春风,看尽深红及浅红。 鞭影未摇归路活,杜鹃声在夕阳中。 注释: 1. 霜蹄一跃趁春风:霜蹄(即战马蹄),一马跃出,趁春风之势。 2. 看尽深红及浅红:看到各种深浅不同的红色。 3. 鞭影未摇归路活:鞭影还未摇动,就已经回到了回家的路上。 4. 杜鹃声在夕阳中:杜鹃鸟的叫声在夕阳中回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描述了一匹战马在春天里奋力奔跑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