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道华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诗中充满了道教的色彩。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翻译: 金石台遥碧堂 - 金和石是中国古代对金属的常用词汇,"台"和"堂"则是建筑单位,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宏伟的建筑。远眺这个建筑,可以看到它位于一片碧绿的山丘之上。 三真驾鹤朝上清,金童前导双霓旌 - 这里的"三真"可能是指三位仙人,"驾鹤"则是指他们乘坐仙鹤。"金童"可能是他们的护卫,"两霓旌"是他们的旗帜,它们在天空中飞翔。
【注释】 拟岘台:题写岘山(即古时襄阳城)的名胜。岘山在今湖北襄樊市,为汉、唐名胜,有“天下第一山”之称。 我因访古独来游,万顷风烟一目收。 我因游览古迹而来,只见眼前万顷风光,尽收眼底。 灵谷诸峰排槛出,巽溪几曲抱城流。 从灵谷寺一带群峰中,有几处峰峦如屏风一般排列于阁下;从城下巽溪水边流过的几段曲折小河,环绕着古城,如同护卫着它的城墙一样。 帆樯影乱汀洲晚,芦苇声寒雁鹜秋。 傍晚时分
【解析】 此诗描绘的是一个秋日的傍晚,诗人在山中漫步,一路欣赏着自然风光。全诗四句,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清远,韵味深长。 第一联:“杖藜徐步兴何长,宛宛岚光接水光。”这是描写诗人在山中漫步时的景色。“杖藜”,拄着拐棍。“徐”缓慢的意思。“兴何长”,兴致如何?“兴”,兴致。“宛宛”,柔婉的样子。“岚光”,山间的云雾。“接”,接连。“水光”,水波的光映。意思是拄着拐杖缓行,心情舒畅。山间云雾缭绕
明水寺 寒日荒荒野外昏,乱山深处访祇园。 一条涧水穿龙洞,十里松阴蔽寺门。 衲子茹蔬惟鹤瘦,吾侪饮酒作鲸吞。 夜阑笑语喧空阔,惊起栖鸦过别村。 注释: 1. 寒日荒荒野外昏:寒日,指寒冷的阳光;荒荒野外,荒凉的地方;昏,昏暗。这句话描述的是寺庙周围的景象,阳光微弱,四周显得荒凉而阴暗。 2. 乱山深处访祇园:乱山,指杂乱的山峦;深处,指山的深处;访,探访;祇园,一种修行场所
【注释】 谢:辞别。惠:赠与、赐给。 薰风:暖风,春风。带露华:沾着露珠的花,形容菊花清新娇美。 渊明:陶渊明的省称,这里代指陶渊明。 篱下趣:“篱”是竹木做的围墙,“篱下”即在篱笆下的花丛中。 谁人:是谁。 着眼:注目。 【译文】 道人把菊花搬到我家里来了,它细细袅娜,带着清香和露水。 便有陶渊明篱下赏菊的情趣,又有谁能看见荷花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丰七年(1084)春游山寺时所作
【注释】 门外:指诗人所住的茅屋。黄尘:指尘土。尺许深:形容尘土之厚。痴儿:指诗人自己。抵死:拼命,竭力。竞浮沉:争着在尘土中行走。天付闲人值万金:是说这泥土被诗人看做价值连城的东西。 【赏析】 《题茅屋》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绝诗。此诗写诗人居所附近的环境与自己的心境,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对人生真谛的深刻领悟。“门外”一句写诗人所住的茅屋前堆满了黄土(尘),足见其地处偏僻、荒凉
谢惠兰花 晓起微凉病骨苏,国香和露到贫居。 我今不向当门种,免被时人取次锄。 注释: 1. 晓起微凉病骨苏:清晨起身,感受微凉的天气,使得身体感到舒适,仿佛骨头也变得有生气了。 2. 国香和露到贫居:兰花的香气与露水相融合,来到了我的贫穷居所。 3. 我今不向当门种:我现在不再在门前种花。 4. 免被时人取次锄:避免被人随意地除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赠送的兰花表示感谢之情
三真驾鹤朝上清,金童前导双霓旌。 去如抟风不复返,至今雾雨愁青冥。 空山楼观才烟霭,山根水作青罗带。 道人绿发映方瞳,呼吸岚光餐沆瀣。 瀛洲有路接蓬壶,欲往从之无飞车。 白浪如山海风恶,此时目断空愁予。 何如散发一堂上,水色山容相荡漾。 赋诗把酒弄清晖,酒人奇胸诗益壮。 三真在天今几秋,瑶林琪树连琼楼。 会看云鹤下尘世,金石岩前寻旧游
道人移菊到山家,细袅薰风带露华。 便有渊明篱下趣,谁人着眼看荷花。
晓起微凉病骨苏,国香和露到贫居。 我今不向当门种,免被时人取次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