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埰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每句话后面跟着注释,最后附上赏析。下面是逐句释义和翻译: 惜红衣二首 其二 - 原诗: 座拥牟尼,舟乘太乙,妙香清福。 为问前因,由来是仙佛。 离尘上品,怜浊世无端沦辱。 幽独。 红盖素馨,称灵均奇服。 银塘泻影,璚露流甘,伊人正如玉。 孤芳自远,极浦晚烟绿。 为问此生知己,但有畹兰修竹。 共一汀凉月,祛尽俗尘千斛。 - 注释: 1. 座拥牟尼
【注释】: ①秋宵吟二首: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秋日的景色为背景,借物咏怀,抒发了闲适自得的心情。 ②雨初收:指秋季雨水已经停止。 ③渐喜:渐渐地。浮云都卷:指天空云朵逐渐散去。 ④垂杨外:杨柳树以外。一碧澄澄:一片碧绿澄明。莫天树远:树木远远地隐没在蓝天中。 ⑤露将浓:即露水即将凝结成露珠。月未满:月光还未圆满。新蛩吟缓:新来的秋虫鸣唱得很缓慢。 ⑥帘痕荡:窗帘因风摇动。爽逐风生
【赏析】 此为咏庐山秋景之词。词中以清丽的笔触描绘出深秋时节,庐山上苍松翠竹、奇花异草以及云海雾涛、瀑布飞泉等自然景色之美。全词风格清新,意境幽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徵招”是唐教坊曲名,《乐府诗集》载有《商调曲·夜行船》。此词题作“征招”,应即用此调。起首三句写山景,“商猋”,指秋风;“千林”,犹言万木;“早呈真面”,谓秋天到来,万木尽脱了春日的繁茂,露出了本来的面目。这一句点明季节
【注】翠阴:青翠的树荫。趁:沿着。槿篱:木槿花篱,这里指花篱。数转:曲折。芳塍(chéng):菜圃。熏陆:薰草(一种香草)。清未才通鼻观:清新的香气尚未传到鼻孔。浑疑:完全像。诸天香国:天界的香料之地。又恰似:又好像。远水深山,兰意澹空谷:远远的水边深处,有兰花的香味,淡泊于空旷的山谷中。芬郁:香气浓郁。依翠麓:依傍着青色的山坡。怡艳扫晚华,粉腻新竹:艳丽的色彩扫去黄昏的花朵
诗句解析 - 秋宵吟二首其二:这是诗的题目,表明这是第二部分的内容。 - 小窗幽,漏滴静:形容室内环境安静、幽静,透过小小的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银河,但银河的细节被“淡碧”所掩盖。 - 蛩声急,似寄语秋人,写将清景:蛩虫(蟋蟀)的鸣叫声急促,仿佛在向秋天的人诉说着什么。这里的“写将清景”可能是指通过声音传达出一种清新的景象。 - 绕台阶,咽翠梗:形容月光下,台阶上的绿藤随着微风轻轻摇曳
【诗句解释】 1. 晴天:指的是晴朗的天气。 2. 螯柱:指用蟹钳夹住,用来支撑或撑起物体的工具。这里借指支撑或撑起皇道。 3. 崧岳降神:指的是泰山之神降临,保佑国家。 4. 我皇路:指的是我皇的道路或治理方式。 5. 深仁、滋培布濩:指的是深仁厚德,广泛施惠。 6. 天心歆眷:指的是上天对国家的关爱与支持。 7. 首倡、楚湘才武:指的是首先倡导,有才能和武艺。 8. 拊循:指的是安抚和引导。
扬州慢 虚槛延熏,曲阑萦翠,往年胜地曾经。 俯平台绿绕,正灌木交荣。 有无数、家山入画,过江相送,排闼青青。 敞珠栊岚烟翠。 飞来浑不胜情。 故乡离久,怅如今、都冷鸥盟。 慨断梗飘零。 天涯荏苒。 双鬓添星。 且喜同来稚子,弦歌处、秀挹阶庭。 念何时归去,青山重听书声。 注释: 虚槛:空阔的栏杆。 延熏:使香气延绵。 曲阑:曲折的栏杆。 萦翠:缠绕着苍翠的颜色。 往年:过去的时候。 胜地
【注释】 树冷斜阳:树影斑驳,秋日余晖。 阶旋陨箨:台阶上落叶纷飞。 良朋:好友。 高阳词客:指唐末诗人高适、许尧佐等。他们曾于公元842年(贞元八年)在长安东面的长乐坊的酒家“高阳”聚饮。 周姜:即《诗经·国风·周南》中的《关雎》,是一首写男女恋爱的诗。《毛诗序》认为此诗为后妃之德,但朱熹认为是民间男女相爱之诗,并说其诗有“思贤”之意。 古乐渺难识:古乐已不可复见,难以辨识。 待焫办香同拜
翠楼吟 绿饮春畴,红酣晚日,帘衣尽卷高处。 金城千丈拓,喜朝爽、全消氛雾。 清尊芳醑。 对树碧无尘。 山青当户,千觞举。 好风吹入,嫩凉添许。 几度。 相伴词仙,有俊才鸿笔,倚阑容与。 秋来应更好,又千顷,寒芦飞絮。 西山环护,送天末归鸿,霞边孤鹭。 斜天莫。 更劳明月,照人归路。 译文: 在翠绿的楼阁中饮酒,享受春天的美景,红色的夕阳渐渐西沉,帘子被卷起欣赏高处的风景。在金城的城墙上,眺望远方
湘月 水天澄碧,见风裳雾帔,飞步清景。 为想神娥游历处,渺渺湖光如镜。 泪洒斑筠,声传拊瑟,月照江波冷。 儿时向往,梦魂欲访仙境。 兹后诵法灵均,澧兰沅芷,对遗篇生敬。 去何裨空赢得,皎皎兹心清净。 但值凉宵,青天皓月,便欲前身证。 何时真个,听来抟拊新咏。 注释: 湘月:指《楚辞》中“湘夫人”的诗篇,这里借指作者自己的作品。 水天:指湖水与天空相接,形容水面宽阔。 见风裳雾帔:形容风吹动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