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初收,日向晚。
渐喜浮云都卷。
垂杨外、看一碧澄澄,莫天树远。
露将浓,月未满。
静里新蛩吟缓。
帘痕荡,正爽逐风生,凉生秋浅。
乍近书灯,趁此夕,芸编自展。
破除尘虑,渐洗闲愁,至乐在坟典。
微露香新浣。
一室萧然,千古到眼。
淡无言,领取清芬。
忘却更桡过四转。

【注释】:

①秋宵吟二首: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秋日的景色为背景,借物咏怀,抒发了闲适自得的心情。

②雨初收:指秋季雨水已经停止。

③渐喜:渐渐地。浮云都卷:指天空云朵逐渐散去。

④垂杨外:杨柳树以外。一碧澄澄:一片碧绿澄明。莫天树远:树木远远地隐没在蓝天中。

⑤露将浓:即露水即将凝结成露珠。月未满:月光还未圆满。新蛩吟缓:新来的秋虫鸣唱得很缓慢。

⑥帘痕荡:窗帘因风摇动。爽逐风生:清凉的气息随风而来。凉生秋浅:凉爽的感觉开始显现出秋天的特点。

⑦芸编:书卷。趁此夕:趁着这个夜晚。芸编自展:书卷自己展开。坟典:古代典籍。

⑧微露香新浣:细微的香气是刚刚清洗过的。

⑨一室萧然:整个屋子寂静空荡。千古到眼:千年以来一直如此,令人瞩目。

⑩淡无言:淡淡的香气,无需言语。领取清芬:品味这清香。

⑪忘却更桡过:忘记了更夫走过。桡(ráo):更夫敲击船帮的声音。四转:指更夫敲船声往返四次。

【赏析】:

《秋宵吟二首·其一》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绝。全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写和对书中文字的品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书籍的喜爱以及内心的愉悦。

“雨初收,日向晚。渐喜浮云都卷。” 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秋日黄昏的景象,雨停日落,天空中浮云消散,一切显得那么美好。

“垂杨外、看一碧澄澄,莫天树远。” 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场景,杨柳树下,一碧澄净的天空,远处的树木若隐若现。这里的“莫天树远”形容树木的遥远,给人一种空灵而遥远的感觉。

“露将浓,月未满。静里新蛩吟缓。” 描述了露水浓重,月亮还未圆满,在这样的夜晚,新来的小虫子在安静的环境中慢慢吟唱。这里的“静里新蛩吟缓”描绘了小虫子在安静的环境里慢慢吟唱的情景,给人以宁静而舒适的感受。

“帘痕荡,正爽逐风生,凉生秋浅。” 描述了窗帘随着风吹动,清爽的空气也随着秋风传来,使秋天的感觉更加明显。这里的“爽逐风生”描绘了秋风带来清爽的感觉,让人心情舒畅。

“乍近书灯,趁此夕,芸编自展。” 描述了在这个美妙的时刻,我走近书桌,打开书卷自由地阅读。这里的“趁此夕”表达了诗人在这个美好的时刻享受阅读的乐趣。

“破除尘虑,渐洗闲愁,至乐在坟典。” 描绘了通过阅读古籍,可以摆脱世俗的烦恼,找到真正的快乐。这里的“至乐在坟典”表达了诗人认为真正的快乐来源于阅读古籍。

“微露香新浣。一室萧然,千古到眼。” 描述的是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香气,整个房间寂静空荡,这种氛围让人仿佛看到了千百年前的人们生活的场景。这里的“萧然”、“千古到眼”传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敬仰之情。

“淡无言,领取清芬。” 表达了诗人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品味到书籍带来的清香,感受到知识的芬芳。这里的“领取清芬”描绘了诗人通过阅读书籍,能够品味到知识带来的清新和芳香。

“忘却更桡过。 ” 描述了诗人在阅读过程中,忘记了时间,甚至忘记了更夫的敲打声。这里的“忘却更桡过”表达了诗人在阅读过程中,完全沉浸在书中,忘记了外界的事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