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月明夜,秋色最清时。
却教人意惆怅,向夕雨如丝。
漫说浮云深处,安得浮云卷去。
千里共清晖。
有酒镇慵把,空对暝烟低。
到深夜,莹镜彩,透书帷。
问天何故,今夕偏令月来迟。
应恹人间弦筦,特藉氛昏遮满,镇与俗相违。
直待万缘寂,来慰素心期。

这首诗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诗句解读与译文

第一句:“三五月明夜,秋色最清时。”

  • 注释:这里的“三五月”指的是夏季,而“月明夜”则是指夜晚月亮明亮。秋天的时候,天空中的云彩和阳光会呈现出独特的颜色,给大地带来清新的视觉体验。
  • 译文:在这炎热的三五月夜晚,月光明亮得让人心情舒畅。

第二句:“却教人意惆怅,向夕雨如丝。”

  • 注释:这里的“人意惆怅”指的是由于天气的变化或某种情境使人感到不悦或忧愁。而晚上的细雨就像一条条柔软的丝线,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 译文:然而,这样的夜晚却让人感到惆怅和忧郁,因为突如其来的细雨像丝丝缕缕一样,给人一种温柔而缠绵的感觉。

第三句:“漫说浮云深处,安得浮云卷去。”

  • 注释:这里的“安得”表示如何能够实现,而“浮云深处”则是比喻那些深藏不露的事物或情感。
  • 译文:我常常想象着在浮云深处隐藏着一些深奥的事物,但如何才能将它们卷起并消散呢?

第四句:“千里共清晖。有酒镇慵把,空对暝烟低。”

  • 注释:这里的“清晖”指的是明亮的月光,而“暝烟”则是指傍晚时分的天空烟雾。
  • 译文:虽然我们身处千里之外,但月光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清辉。在这样的夜晚,即使没有酒相伴,我也会感到有些无聊,只能静静地对着暮色中的烟雾发呆。

第五句:“到深夜,莹镜彩,透书帷。”

  • 注释:这里的“莹镜彩”指的是清澈明亮的镜子。而“透书帷”则是指打开窗户让月光照进屋内,使得房间明亮通透。
  • 译文: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打开了窗户,让皎洁的月光洒满整个房间,让屋内变得明亮通透。

第六句:“问天何故,今夕偏令月来迟。”

  • 注释:这里的“问天”可以理解为对上天发问,而“月来迟”则是指月亮出现得晚。
  • 译文:我不明白为什么今天这个晚上,月亮竟然来得这么晚。

第七句:“应恹人间弦筦,特藉氛昏遮满,镇与俗相违。”

  • 注释:这里的“恹”是一种病态的意思,而“弦筦”则是指乐器和管弦乐。而“氛昏”则是指昏暗的氛围。
  • 译文:我怀疑是不是因为人间的嘈杂和喧嚣使得天空失去了光彩,才导致月亮迟迟不肯露面。这完全违背了自然规律,与世俗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第八句:“直待万缘寂,来慰素心期。”

  • 注释:这里的“万缘”可以理解为世间的一切事物,而“素心期”则是指内心深处的期望。
  • 译文:我期待着所有纷扰的事物都平息下来,那时我会找到内心的安宁,以此来安慰我长久以来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和比喻等,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画面感。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月亮、细雨等自然现象的描述,展现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