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天一碧,蔼清芬遍满,大千世界。
凉翠嫣红相媚妩,任是黄筌难画。
赤日炎歊,黄尘浊污,屏出香天外。
休夸解语,镇宜无语相对。
此际宜有灵仙,铢衣玉佩,宛向中央在。
我欲招携尘外侣,独夜停琴静待。
月晓风清,帘空簟冷,净绿菡潇洒,刺舟花底。
饱餐露珠千琲。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审查诗歌的语言风格是否与作者的写作风格一致,最后审视选项的表述是否符合诗歌原有的意思。

“念奴娇·四首其四”是南宋诗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上片主要写天光水色,表现了词人对清空淡远、超然绝俗的境界的追求。下片则写月夜独坐,以景结情,表达了词人孤寂无聊的心情。全词意境高远,境界阔大,笔力雄健。

此词上片写景。开篇即写碧水蓝天,一片明净;接着写翠绿红艳相互辉映,色彩鲜艳夺目。这两句写尽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也写出了大自然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黄筌”句,写自然景物的美已达到了极致,连擅长画花的黄筌都难以画出其美丽。这里化用了五代时蜀国翰林学士黄筌善画牡丹的故事,用意在于强调自然界美之极致,令人赞叹不已。“炎歊”三句,写夏日里烈日炎炎,尘埃滚滚,人们只能屏除烦忧,远离这喧嚣的世界,来到这清新的香格里拉去欣赏美景。“休夸”“镇宜”二句,写在这里观赏美景,不必多说,因为美景自会说话,而你也不必开口,只需安静地欣赏,静待佳人到来即可。

词的下片写抒情。开头三句写此时此地应该有个神仙来,他身着仙服,戴着玉佩,就在这片清净的世界里,悠然自得。“我欲”三句,由想象转入设想:如果此时有位尘外知己来访,我真想与他一同到清凉世界里去。这里把友人比作“灵仙”,把对方比作自己的化身。“独夜”三句,写自己一个人在月光如水的夜晚,停琴独坐,静静地等待着这位知心朋友的到来。“月晓风清”二句,写等待过程中所见所闻:明月当空,清风拂面,帘子空着,簟席冷着,一切都显得如此宁静、清爽、洁净。而那水中的花倒影仿佛也在摇曳着绿色的长裙。“刺舟”句,写词人坐在小船中,船儿在花底下轻轻晃动,船上滴下的露珠就像无数珍珠一样。

整首词意境开阔,笔力雄健,表现出一种豪放洒脱的气魄,显示出作者胸怀壮志,不羁的性格特点。

【答案】

(1)水天一碧,蔼清芬遍满,大千世界。

译文:碧水蓝天相接,一片明净如洗;四周景色秀美,如诗如画的大千世界。

(2)凉翠嫣红相媚妩,任是黄筌难画。

译文:那凉爽的绿色和嫣红的颜色相互映衬着妩媚娇丽,即使是擅长绘画的黄筌也难以把它们描绘出来。

(3)赤日炎歊,黄尘浊污,屏出香天外。

译文:炽热的太阳炎炎逼人,黄沙漫天,把天空都遮蔽得看不见了。

(4)休夸解语,镇宜无语相对。

译文:不要夸耀那些能言善辩的鹦鹉,还是默默地对视吧——这样才更相称。

(5)此际宜有灵仙,铢衣玉佩,宛向中央在。

译文:此刻应当有一个仙女来陪伴,穿着华丽的衣裳,戴着玉佩,好像在中央一样。

(6)我欲招携尘外侣,独夜停琴静待。

译文:我想邀请尘外的好友来同坐,独自在寂静中弹奏一曲琴,静静地等待他的来临。

(7)月晓风清,帘空簟冷,净绿菡潇洒,刺舟花底。

译文:月亮已经升上了天顶,夜色清明;清风习习吹拂着我的窗前,空荡荡的竹帘、竹席也变得清凉起来;那荷花的叶子洁白如雪,荷茎挺拔俊美;荷花倒映在小舟上,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8)饱餐露珠千琲。

译文:尽情享受那一滴滴露珠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