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良胜
【注释】 郊行:在郊野中步行。五首:这里指五首诗。其三:第三首诗。恼人春思:令人烦恼的春情。欲葱芊:欲像葱绿。 碧玉椽:青绿色的屋椽。社散:古代农历二月,为土地神生日,称“社”。不知谁是醉:不知是谁喝醉了。几回:几次。搔首:搔头。晚风前:傍晚刮风时。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天郊游感怀的七绝。 首句是说诗人郊行时触景生情,烦闷不乐。“恼”字,表明了他对这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春天感到烦闷的心情
注释: 青鞋白氎,穿着简朴的家居服,过着隐居的生活。 韦曲杜陵,指唐代韦曲和杜陵,都是长安附近的名胜之地,此处借指赵隐君曾经居住的地方。 京国,指京城洛阳,这里代指朝廷。 风霜,岁月的痕迹,也比喻世事沧桑。 朱酡颜,形容面色红润。 尺五云高望玉芽,形容人志向远大,有如登高山而望见远方的嫩芽。 恐过十年非渭老,陇上梅花春信忆天涯,意思是担心十年之后自己已不是当年那个年轻力壮的老翁。陇上梅花
荒村短笛,野花飘香。 野花飘香,小径蜿蜒。 小径蜿蜒,古桥横跨。 古桥横跨,流水淙淙。 流水淙淙,柳树依依。 柳树依依,白云悠悠。 白云悠悠,鸟语啾啾。 鸟语啾啾,心旷神怡。 心旷神怡,悠然自得。 悠然自得,万事皆休。 万籁无声,唯有风吟。 唯有风吟,月明星稀。 月明星稀,人烟稀少。 人烟稀少,世态炎凉。 世态炎凉,人生百态。 人生百态,悲欢离合。 悲欢离合,皆是过客。 皆是过客,何必执着?
注释: 挽周文明 闽学师先觉,楚歌悲后生。 相思不相见,秋雨暮山横。 译文: 在闽地学习的人都是先觉者,楚国的乐声让人感叹后生的不幸。 虽然相互思念却无法相见,秋天的雨水让山显得更加凄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友的深深怀念和哀伤之情。首两句"闽学师先觉,楚歌悲后生",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诗人对于先贤的敬仰之情和对自己朋友的哀思之情。后两句"相思不相见,秋雨暮山横"
“撚菊接篱酣白酒,不因五斗折腰人。”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还反映了其对世俗礼法的不羁态度。下面将这首诗的原文及其翻译、注释和赏析进行详细阐述: 1. 原文: 拈起菊花来接篱笆,喝得大醉像玉壶中的美酒。 不是为了五斗米而弯腰曲背的人。 如果真懂得我这种生活的乐趣,又何必羡慕冯道呢? 2. 译文: 抓起菊花来插在篱笆上,喝得酩酊大醉如同玉壶中的美酒。 不是因为五斗米而弯曲脊梁的人
才见游人著葛巾,一场好景一番新。 卖花声过街头急,忙杀洛阳桥上春。 注释: - 才见游人著葛巾:刚刚看见游人在头上裹着葛巾,形容春天的景色令人惊喜。 - 一场好景一番新:经历了一段美妙的时光后,一切都显得焕然一新。 - 卖花声过街头急:卖花人的吆喝声在街头回荡,声音急促而响亮。 - 忙杀洛阳桥上春:忙碌的景象让洛阳桥上的春天显得更加生动和热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季郊游的热闹场景
诗句: 过彭泽 其一 译文: 元亮的官途归程中,爱菊之心未曾改变。他的美好名声在竹林中得到镌刻。千年之后,彭泽依旧以菊花的清雅留名,又有谁能比肩元亮,独树一帜? 注释: 过彭泽: 指王十朋路过彭泽县时所作诗歌。元亮: 指作者自己或者历史上的某位名叫“元亮”的人物(此处可能是指王十朋)。官途: 官场仕途。还: 返回、归来。爱菊: 喜爱菊花。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坚贞。好声: 美好的声誉
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流寓四川时所作。当时他正从阆州(今四川阆中)乘船北行,抵达江陵(今属湖北),途中泊宿于昶口。 诗句注释: 1. 北行:指诗人从四川北行至江陵。 2. 泊昶口:停泊在昶口。 3. 船到:船已经到达。 4. 昶溪:即长滩,位于夔州(今重庆奉节)境内的长江南岸。 5. 故老:年老的亲友。 6. 新茶:新采摘的茶叶。 7. 却将:反而、却要。 8. 往迹:过去的足迹。
注释:不把闲身绾半通,孔、颜都在我的胸中。 小庵移傍灵峰下,要使王荆公远离锋芒。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题在改庵的第二首诗,也是作者对改庵的自赞之作。此诗表达了作者的胸怀与志向。第一句“不把闲身绾半通”中的“绾”,意为系,结;“半通”即半通之才。诗人以孔、颜自比,意在表达自己胸有大志,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不甘于平庸,不满足现状。第二句“孔颜都在此腔中”中的“孔、颜”指的是孔子
【注释】郊行五首:这是组诗的第二首。何人:指什么人。“何人”在这里是疑问代词,不是实指某一个人,而是泛指行人。疋马:骑在马上。茅屋家家待举烟:茅屋中的人家正忙着做饭,准备迎接远道而来的人。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野风光图,诗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自己的感受为出发点,把眼前所见所感融入诗中,抒发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全诗意境恬淡,语言朴实,不事雕琢,自然流畅,读来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