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良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诗句解读: 1. 好日瞢腾过,幽怀拍塞开。 - “好日”指美好的阳光,“瞢腾”意为迷蒙。这里形容阳光在云雾中显得朦胧不清,给人一种迷茫的感觉。“幽怀拍塞开”中的“幽怀”可以理解为内心的感慨或思绪,而“拍塞”在这里可能是一个比喻手法,表达了一种心情被打开或抒发的感觉。 2. 空随驴上老,不见雪中梅。 - “空随驴上老”指的是随着驴子一同前行
【注释】 陶纯甫:即陶渊明。 两县野棠合:两个县的野地,棠树长得茂盛;合,聚集。 西曹旧案多:旧时西曹的案件很多。 濠梁遗好伴:濠上(水边)有好友相伴。 薤露踏哀歌:薤露是古代丧歌的名称;踏,指唱挽歌。 宿草:墓前的草。 【赏析】 前四句写对陶纯甫的悼念,后四句写自己对陶纯甫的追忆。开头两句“纷纷入世路,生死竟如何”,诗人在感叹人生之无常,生死之无常的同时,也暗含了自己对陶纯甫的思念之情
《郊行陪祀十首·其六》是明代夏良胜所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在郊游时对国家大事的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 1. 诗词原文: 不问燕山桂,那知玉井泉。 稚儿方缊草,老妇未衣绵。 夜梦追三窟,朝餐费万钱。 提兵须几镇,何独向西川。 2. 译文注释: - 不问燕山桂:意为不关心或不提及燕山的桂花。 - 那知玉井泉:表示不知情或不了解玉井泉水的品质与重要性。 -
【注释】郊行:郊外的行走。郊祀:帝王到郊外祭祀。厚颜思肉食:厚着脸去吃肥美的食物。数干支:用干支计时法计算日子。葭管:芦苇做的笛子,这里指笛子的吹奏声。昆明:传说中的神山,传说中有昆明池。闾阎(lǘyán):街巷。 【译文】在郊外行走陪祭,我厚着脸皮想吃肉。为什么还数干支配的日子?芦笛的声响让人增添愁绪。昆明待凿的池子,等待着我去开掘。奔波三天的路,只有几个人能了解。收取街巷里的事物
【释义】 我教导儿子要祈望忠心报国,希望辅佐君王匡扶社稷。 我本来不是为了追求富贵荣华,但我的忠心终被朝廷所赏识。 头上乌纱帽新笼着头发,身着霞绡衣稳重得体。 焚香展开玉轴,抬头仰望是皇帝的御座。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首句“教子祈忠国”,点明全诗题旨;次句“匡扶愿显亲”,承上启下,既表明了诗人的抱负和志向,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第三句“元非博富贵”,直抒胸臆
《送朱侍御按蜀》是夏良胜的一首作品,描绘了朱侍御前往蜀地的情景。下面将逐句进行翻译: - 剑外行骢日:剑阁以西地区的道路上,春风吹动着马鞍。这里的“剑外”指四川一带,“行骢日”则形容春天的气息和景色。 - 春风为拂鞍:春风轻轻地抚摸着马鞍,象征着旅途中的美好时光和对未来的期待。 - 相思劳太史:朱侍御因思念远方而忙碌,这里用“太史”代指朱侍御。 - 知己尚儒冠
【注释】 郊行:在郊外行进。 云窦:指山洞,因洞中有云雾缭绕而得名。 泉凝:泉水凝结成冰。 雪满池:积雪覆盖了整个池塘。 悬鲫鲙:将鲫鱼切成鱼生供食。 集江蓠:聚拢到江边采集草药。 貂帽寒绵卒:戴着貂皮帽子的官员因寒冷受冻而昏厥。 茅檐哭饿儿:穿着破旧衣物的孩子因为饥饿而哭泣。 为探幽兴出:为了探求山林中的情趣。 番惹闷相随:因寻幽访胜而烦恼、郁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
【注释】 郊行陪祀:在郊外举行祭祀。 春祠冬烝夜,清清入妙香:春天祭祀时,晚上烧香,香气清美; 一班随进退:参加祭祀的官员随着皇帝的进退而进退。 终岁异温凉:一年中气候有寒热的不同。 册祝昭禋远:祭祀时宣读祭文,恭敬虔诚。 衣冠卜吉藏:穿戴整齐的礼服,占卜吉凶以避邪气。 不须占王气:不必迷信帝王之年月。 寒冱树苍苍:寒冬来临,树木依然葱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郊行陪祀时所作
【赏析】 郊行陪祀十首,其一。这首诗是作者陪同皇帝在郊外祭祀的一首五言古诗。 乍出寒郊外,分明似坝桥。 合冰连断野,孤树入层霄。 瘦马还堪策,饥乌信可招。 一程兼百里
【诗句释义】 郊行陪祀十首其九:松树繁密,可以承受露珠,山势高峻,却阻碍不住白云。 金汤元有主,天地本无文。仰赖祖宗德,从教夷夏分。若非雄据稳,戎马尚缤纷。 【译文】 在郊外祭祀时,我陪伴着祖先进行祭拜。 松树茂盛,它们可以承载露水,山峦高耸,它们阻挡不了云彩的飘动。 我们的祖先建立了坚固的金汤城,守护着我们国家的安宁。 天地间原本没有文字,是先祖们用德行教化了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