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不遇》。下面逐句解析诗意: 1. 君去亦何速,我来自空还。 - “君去”指的是诗人的朋友离开。 - “亦何速”表示友人离去之迅速,用“亦何”表达反问的语气。 - “我来自空还”中的“来自空”意味着诗人从一个地方返回,但内心并没有因为归途而感到空虚,“空还”强调了这种情感的充实和满足。 2. 白云悠悠者,不染去来间。 - 这句表达了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此诗首联写诗人泛舟千山里,岚气满晴川的景象。颔联写诗人在寻访方士的过程中,吟唱《白雪》之歌,水禽栖绿烟,表现了山水间的自然景色。颈联写诗人转回塘后,仰望云天,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尾联写诗人感叹万事万物都有一种素朴的本质,而这种本性是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
【注释】 适意:尽兴。穷山水:游遍山水。览物眷时候:赏玩景物,留恋时光。兰薄:香草名,即蕙。迷烟孕:被烟云笼罩。桐林:树木丛生。仰云逗:仰望天空,云雾缭绕。却立:站立。幽躅:隐僻的踪迹。前临:面对。纵:纵情。遐觏(kuò旧读qiào):远观。谷鸣、川响:溪流的回声。冲飙:猛烈的风。高竹:高耸入云的竹子。晴曦:晴日的阳光。艳寒溜:灿烂的阳光下,清澈的溪水流淌。崖复:山崖又。翠羽戢:青翠的羽毛收敛
诗句: 1. 登西冈望龙池诸峰赠马二山人,登临不陟险,缓步情始畅。 2. 振衣西冈头,矫首一长望。 3. 朝阳匿光彩,宿雾犹隐嶂。 4. 山灵忽不靳,连峰汹波浪。 5. 何许芙蓉青,龙池半天上。 6. 铜官从中起,磅礴气逾壮。 7. 回风过林莽,草木皆振荡。 8. 青锦十万缯,钿车五千两。 9. 山人地志熟,指顾名所向。 10. 穷历吾岂能,高情倚疏放。 11. 平生烟霞志,配此丘壑尚。 12.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发齐门次玉山韵”是全诗的标题,然后结合标题和注解理解诗意。“西风洲上荻花明,秋水船头落雁鸣”,描写了一个清秋时节,诗人在西风中登上洲上的小岛,看到岛上的芦苇在秋风中摇曳着,发出沙沙的声音,远处的江面上,几只雁排成人字形飞翔,发出凄凉的叫声。“谁抱琵琶凉月里,为君弹作断肠声”
【注释】 琼叶:指梅花。玄圃: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仙居之地。玉羽:指仙鹤。伊川:地名,洛阳附近的一条河。翻霙:指飘落的雪花。呈芳:指梅花开放。二月前:农历二月,即阳春时节,是梅花开放的季节。玲珑:精致美丽。绮钱:美丽的绣花。华洁:华丽洁净。花池:指园林中的水池。舞影:指梅花在水中摇曳的影子。梁园:即梁园,汉时梁孝王的苑囿,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南。洛城:洛阳城的别称。年:代,指一年。 【赏析】
夜坐怀孝常 月下石壁,罢琴竹间亭。 待月下石壁,指在石壁上弹奏琴曲,罢,停止。竹间亭,竹林中的小亭子。 坐绝百虫响,旅怀才夜宁。 坐到深夜,百虫不再鸣叫,旅途的情怀才感到宁静。 天高玉露泻,草木流晶荧。 天空高远清澈,晶莹的露水如玉般滴落;草木流动着光芒。 四山湛秋色,万物无隐形。 四周的山色湛蓝,万物都隐藏了起来。 风蝉抱叶落,雪鹄迎云停。 风吹动树叶,像蝉一样抱着落叶落下;雪鹄在云中迎接
《渔庄款歌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瓒的作品。下面将按照您的要求,逐句进行注释与赏析: - 秋月团团照药栏:秋月明亮地照耀着药栏,这里的“秋月”指的是秋天明亮的月亮,而“药栏”则可能是指一种种植药材的栅栏,或者是某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这一句可能是在描绘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场景,月光洒在药栏上,增添了几分幽静和神秘。 - 水边帘幕晚多寒:水边的帘幕随着傍晚的微风轻轻摇曳,带来了阵阵寒意
【注释】 新柳:柳条。 脉脉:含情脉脉。 赏析: 这首咏物诗,借咏柳以抒怀,托柳寄愁。 “才弄新春色,已有萦愁意。”诗人一看到春柳的翠绿,就勾起了他心中的愁思。因为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然而,此时诗人心中却有难言的惆怅,他看到的是柳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而不是春天的气息:“欲倚不成眠,待扶还似醉。”“欲”字和“待”字表现了诗人的焦急和无奈。 “疏雨飘枝湿,暮雀衔花坠”,这两句写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石湖”为题,结合注释可知是一首写景的诗歌。首句“烟中白鹤独飞还”,描绘了一幅水墨画式的景色,其中白鹤是点睛之笔;第二句“相伴孤云尽日闲”,写出了白鹤伴着白云闲游的情景;第三句“落日放船湖水上”,写出了诗人乘船游览的画面,第四句“一帘秋色看青山”,写出了诗人观赏美景时的惬意心情。 【答案】 译文: 在烟雾笼罩的湖面上,一只白色的鹤独自飞翔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