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洲上荻花明,秋水船头落雁鸣。
谁抱琵琶凉月里,为君弹作断肠声。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发齐门次玉山韵”是全诗的标题,然后结合标题和注解理解诗意。“西风洲上荻花明,秋水船头落雁鸣”,描写了一个清秋时节,诗人在西风中登上洲上的小岛,看到岛上的芦苇在秋风中摇曳着,发出沙沙的声音,远处的江面上,几只雁排成人字形飞翔,发出凄凉的叫声。“谁抱琵琶凉月里,为君弹作断肠声”,诗人想象有人怀抱琵琶,弹奏着凄美的曲子,声音穿过了凉月,飘荡在这悲凉的秋水之上。这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秋风拂过,芦花飘扬,一群大雁从头顶飞过,诗人正站在江边听着这动人的秋景。突然,他发现有人正在弹奏琵琶,那琴声如同泣血之声。于是,他忍不住也加入了这场演奏,用音乐来慰藉自己的心。
【答案】
译文:
我独自一人在西风中的洲上,看到一片明亮的荻花,听到江水深处传来一阵阵落雁的声音。
是谁抱着琵琶,在凉月中弹奏着一曲凄美的音乐,那音乐仿佛化作泪水洒落在江中,让我不禁泪流满面。赏析:
首联写秋景。“西风”、“荻花”、“秋水”、“落雁”都是点染之笔,写出了萧瑟的秋意。“明”字既形容荻花,又形容西风。
颔联写江畔夜景。“谁”字一语双关,既是说有人弹琵琶,又是说有谁在弹琵琶。“琵琶”,即古乐器,因形似瓜,故又称“胡琵琶”。《乐府诗集》引曹植《善哉行》:“为君奏一曲,请君为我倾。”王建《江南弄》:“为君弹作红桑曲,不觉泪满罗衫袖。”可见古人弹奏乐曲时往往伴随着哀思、忧伤之情。“为君”即指作者自己。“凉月”、“断肠声”,是诗人想象的结果,也是他情感的寄托。这一联写景兼抒情,通过写琵琶声与自然景物相融合的美妙境界,烘托了作者内心的伤感情绪。
颈联承上启下,由写景转入抒情。“谁”字既指有人弹琵琶,又指有谁在弹琵琶。“谁”,即“谁人”或“何人”之意。“抱”,即“执持”之意。“抱琵琶”,即手持琵琶。“凉月”句承接上文“为君”一句而来,写诗人想象中有人手持琵琶弹奏乐曲,那乐曲随着凉月的清辉飘荡开来,萦绕在这凄冷的江水上空。这乐曲似乎化作了晶莹的泪水,滴落在江水中,使江水为之变色。“为君”句承接上文“谁抱琵琶”“为君”两句而来,写诗人想象中有人手持琵琶弹奏乐曲,那乐曲随着凉月的清辉飘荡开来,萦绕在这凄冷的江水上空。这乐曲似乎化作了晶莹的泪水,洒落在江水中,使江水为之变色。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写诗人想象中有人手持琵琶弹奏乐曲,那乐曲随着凉月的清辉飘荡开来,萦绕在这凄冷的江水上空。这乐曲似乎化作了晶莹的泪水,洒落在江水中,使江水为之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