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钰
【诗句解释】 - 甲午元夕:“甲午”是天干中的第七位,“元夕”指的是元宵节夜晚。 - 已无钗钏典村醪:已经没有簪发用的钗钏和典当的酒来庆祝这个节日。这里描绘了一幅节日冷清的景象,人们可能因为战乱或贫穷而无法享受节日的快乐。 - 儿女炊羹荐野蒿:孩子们在家中准备着简单的饭菜,用野蒿(一种野生植物)作为食材。这反映了人们在困难时期的简朴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 灯火独摇元夕梦
【注释】 ①分府:指各州的行政长官。同知:副职。瑶童:指人名,这里指诗人的朋友或同事。相公:对人的敬称。大阅:大规模检阅军队,这里指检阅士兵。天使:神祗使者。适至喜:恰好来到很高兴。②赋:写诗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刘宾旭参军的陪同下检阅部队时,偶遇天使,即兴吟成。全诗以“喜”字贯串,首二句写景,颔联写事,颈联写意,末两句点题,并寄寓作者的政治抱负。 前两句写景
我们来看第一段: 韬钤兵卫立参差,军务初闲且赋诗。 注释:在军队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官员们,他们的官职高低不同,形成了一种参差的态势。由于军务暂时没有紧急情况,所以这些官员有时间坐下来吟诗作画。 第二段: 健笔有神倾后辈,美名如玉重当时。 注释:那些拥有强大文才、能够挥洒自如的官员们,他们的才华和风采令人钦佩。他们的名字如同珍贵的玉石一样,被深深地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第三段:
分府同知瑶童相公大阅之日天使适至喜而赋诗奉寄刘宾旭参军 侯印军符塞紫衢,儒生白发混泥涂。 儿骑竹马谈兵法,地尽桃源入战图。 双剑舞闲歌激烈,一灯愁绝照清癯。 山中薇蕨秋风老,心折孤村反哺乌。 注释: - 紫衢:古代帝王出行的道路,以紫色为饰,所以叫紫衢。 - 儒生:指的是读书人,这里指的可能是作者本人,因为他是文人,也被称为儒家学者。 - 泥涂:泥土、尘土。 - 儿骑竹马:儿童骑着竹马玩耍。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求考生对诗文内容有充分的理解,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和选项进行辨析、推断。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赏析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时,要重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表达的情感等。本诗前两句是说:江东旧日的风物文物,谁比阮嗣宗更风流?“江东”指东晋,“文物”即风物文物。诗人通过比较,认为东晋时期风物文物之美,无人能及,而阮籍则更是风流倜傥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苏轼在元朝初年所作的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新年伊始,人们欢庆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的汉族文化的怀念之情。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癸巳元日: 这是诗篇的标题,指的是农历癸巳年的正月初一,即元朝的元旦。 2. 屠苏酒暖破朝寒: 屠苏酒是一种传统的新年饮品,据说可以驱寒保暖。这里的“破朝寒”意指新年的寒冷天气被温暖的气氛所驱散。 3. 旧写桃符忍再看: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二月二十七日闻故乡寇退 - 翻译: 在农历二月二十七日听说家乡的敌寇已经被击退。 - 注释: “寇”指的是敌人或敌军,“退”表示撤退或失败。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听到家乡安全消息后的欣喜和欣慰。 2. 铜驼荆棘换东风,消息南州久不通 - 翻译: 曾经被荆棘覆盖、象征不祥的铜驼如今已换以东风,长久以来的消息都未能传达到我的故乡。 - 注释:
寄龙子雨 郭钰 书到山中收泪看, 出门愁散楚天宽。 落花春尽休文瘦, 细雨更长范叔寒。 金带宦情违俗久, 绨袍交态见君难。 欲为后会知何日, 酒熟还家得尽欢。 赏析: 《寄龙子雨》是元代诗人郭钰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书到山中收泪看,出门愁散楚天宽
【注释】: - 《赠刘明道》作者:李白 - 义旗献凯满南州:指代唐玄宗收复长安、洛阳后,平定安史之乱。 - 君拥兵符控上流:指刘明道拥有兵权,控制上游地区。 - 隔岸人烟邻虎穴:形容地势险峻,周围有危险。 - 中江雪浪送龙舟:形容长江中段的波浪如雪般洁白,龙舟在中江中穿行。 - 剑鸣秋匣玄霜下,马浴晴波紫雾浮:形容剑和马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 白羽指挥能事集,底须万里始封侯:形容刘明道才能出众
早秋有怀欧阳文周 郭钰笔下江上舟行思悠悠 1. 日暮独回江上舟 - 江波无尽思悠悠 - 描绘日暮时分独自归舟的孤独与江水无边的思考 2. 虹垂青涧分残雨 - 风满碧梧鸣早秋 - 彩虹横跨青涧,映照残雨;碧梧高挂秋意浓 3. 用世有材须汲引 - 思君为客久淹留 - 表达对才华被重用的渴望以及因思君而长时间滞留异乡之情 4. 彩楼七夕凉如水 - 知共何人望斗牛 - 七夕节夜晚彩楼灯火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