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基
千古东南诧海潮,摩挲强弩未全销。 气乘日月分盈缩,声振山河欲动摇。 击楫中流歌慷慨,倚阑斜日鬓飘萧。 钱塘官酒秋仍绿,更与灵胥酹一瓢。 诗句翻译: 1. 千古东南诧海潮:表达了自古以来东南地区因潮汐而产生的独特现象而令人惊叹。 2. 摩挲强弩未全销:描述了使用强力弩箭的情景,尽管已经使用完毕,仍然有残余的力道。 3. 气乘日月分盈缩:形容宇宙间的力量和变化,如日月的运行和季节的变换。
诗句释义:战争的火焰烧毁了百草,人烟已不再有万家之村。 译文:战争中的烈火烧毁了一切,人们再也找不到像家一样的地方。 关键词解释: - 淮阴杂兴:指的是陈基在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地区的杂感诗作,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和人民生活的关注。 - 兵火烧残百草根:描述了战争的残酷,连草根也被烧毁。 - 人烟无复万家村:意味着战乱之后,曾经繁华的村落已经变得无人烟。 - 黄金莫铸忠臣骨
癸卯二月十一日官军发吴门去年(去年: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被移戍到边关(移戍:指被派遣到边境戍守),现在春分时节(春分: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渡过长江(渡过江:渡过长江),正赶上春天的时候(正逢:正好碰上)。 晋国(晋朝)的偏裨将帅(偏裨:古代兵制,指偏将和裨将)将要归来(归宿将:将要归回),汉朝朝廷的旗帜鼓声(汉庭:指东汉朝廷)归属于元勋(元勋:功勋卓著的人)。 戈船十万尽犀弩(戈船十万:戈船
《次韵孟天炜郎中看湖四首·其二》是一首由元末明初的诗人陈基创作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词原文: 雪涌潮头万叠多,秋风赑屃吼灵鼍。 直疑碧海金鳌掷,复恐阴山铁骑过。 勾践功名今寂寞,麻姑消息近如何? 凭君更阐神明力,翻却蓬莱弱水波。 2. 词语注释: - 雪涌潮头万叠多:形容雪势汹涌,如同潮水般涌动。 - 秋风赑屃吼灵鼍:形容秋风强劲,仿佛巨兽在咆哮。赑屃,神话中的神兽
孟天炜郎中在浙江看湖,我作诗一首。 千古英雄恨未消,海风吹上浙江潮。 (译文:英雄们千古以来的仇恨没有消除,海风把浙江的潮水吹上了) 怒驱貔虎谁能敌? 雄压鲲鲵不敢骄。(译文:凶猛的貔貅和虎豹谁又能敌得过?) 踏浪掀旗空远迓,临流捐袂若为招。(译文:在波浪中掀起船帆远迎,面对流水挥动袖子好像被召唤。) 扁舟浩荡身先退,输与陶渔共采樵。(译文:小船浩荡地前行,我先撤退了,输给那些善于捕鱼的人。)
【注释】 孟天炜:字子开,北宋文学家。看湖:指游西湖。长堤:指钱塘江边长长的堤坝。河伯:指黄河。涛江:指东海。掣海鲵:指大水冲走小水族。扶砥柱:意思是支撑着江中的巨大石头。坤倪:指大地。妖祲(jìn):指妖孽。 【赏析】 这是一首豪放的七言绝句。诗人在杭州任通判时所作。诗中写他游西湖时的所见所感。首联“风起城南思惨凄,独携长剑倚长堤。”起笔就写出了诗人在西湖之南,风起云涌,心情十分悲切的情景
注释: 十一月,即农历十月。晦,即月终。与同幕诸公,指同僚。南高峰,在杭州灵隐寺前。湖上小集,在西湖边。二首,这里泛指两首诗。其一为《十一月四日初出岭过泷阳江口至梧州》,其二为这首七绝。 舣(yǐ),停泊。买鱼沽酒,买鱼买酒,指饮酒赋诗。不论钱,不计较钱。 官家,这里指南宋高宗赵构。全盛年,鼎盛时期。 绿水映霞红胜锦,远山凝黛澹如烟,这一句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景象。绿水映着彩霞,如同锦绣一般
诗句及翻译 共上南屏第一层,海风吹鬓雪鬅鬙。 山盘地脉来天目,城抱江流似蒋陵。 近郭昼行多畏虎,并湖寒尽未收冰。 倚阑闲说承平事,知是昆明劫外僧。 注释与赏析 诗句解读 1. “共上南屏第一层”:这句描述众人一同攀登南高峰的景象,南屏山是苏州的著名景点,象征登高望远,俯瞰全城。 2. “海风吹鬓雪鬅鬙”:描绘了风势强劲,海风夹带着冷意,使鬓发和胡须都变得白而凌乱
诗句输出:楚天漠漠水迢迢,千里怀人不自聊。 译文输出:楚天辽阔无边,水波渺茫,我独自行走在漫漫征途中,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无法自我排解。 注释输出:楚天,指的是广阔的楚国天空;漠漠,形容水势浩渺;迢迢,指距离遥远;千里,表示非常远的距离;不自聊,意为自己感到孤独、无助。 赏析输出:此句以宏大的意象描绘出诗人身处异地,面对辽阔的江山与遥远的路程所产生的孤独感
【译文】 老朋友日下拜官归来,河水南流像一条围带。 骑马远游天府胜地,喜欢吃锦江的鱼。 蚕丛故国山仍在,望帝荒祠鸟自飞。 万里想要将母亲的线织成春衣,在芙蓉城里制做衣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郑有道归蜀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首句写友人的归途。“故人”,即朋友;“日下”,太阳落山之时,傍晚时分。“拜官”,指官员上任。“归”字点明了友人归蜀的时间和原因。次句写诗人对友人的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