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英雄恨未销,海风吹上浙江潮。
怒驱貔虎谁能敌?雄压鲲鲵不敢骄。
踏浪掀旗空远迓,临流捐袂若为招。
扁舟浩荡身先退,输与陶渔共采樵。

孟天炜郎中在浙江看湖,我作诗一首。

千古英雄恨未消,海风吹上浙江潮。

(译文:英雄们千古以来的仇恨没有消除,海风把浙江的潮水吹上了)

怒驱貔虎谁能敌?

雄压鲲鲵不敢骄。(译文:凶猛的貔貅和虎豹谁又能敌得过?)

踏浪掀旗空远迓,临流捐袂若为招。(译文:在波浪中掀起船帆远迎,面对流水挥动袖子好像被召唤。)

扁舟浩荡身先退,输与陶渔共采樵。(译文:小船浩荡地前行,我先撤退了,输给那些善于捕鱼的人。)

赏析:

孟天炜是一位官员,他在浙江看湖,作者也去观赏。他看到江海之交的风景,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

第一句“千古英雄恨未销”,表达了对英雄们的深深怀念和无尽哀怨。他们为了保卫国家、追求自由和正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至今仍然无法消除他们的仇恨。

第二句“海风吹上浙江潮”,描绘了壮丽的景色。海风吹起浙江的潮水,形成了壮观的画面。这既是自然景观,也是英雄们心中的愤怒的象征。

第三句“怒驱貔虎谁能敌?”,诗人以猛兽貔虎自喻,表达了自己对敌人的强烈反抗和必胜的信心。他认为只有英勇无畏的人才能抵挡住这些敌人,因此毫不畏惧。

第四句“雄压鲲鲵不敢骄”,进一步描绘了强大的气势和力量。它不仅指身体上的强壮,更指精神上的自信和勇气。这种力量让其他生物都感到敬畏,不敢轻易挑战。

第五句“踏浪掀旗空远迓”,“踏浪”形容海浪拍打着船身,使船帆翻涌,犹如战场上的战旗飘扬;“远迓”则暗示着诗人正在远离战场,但心中仍然充满了战斗的激情。

第六句“临流捐袂若为招”,“临流”表示站在水流旁,准备投入战斗;“捐袂”意为扔掉衣袖,象征放下一切杂念;“若为招”则表示是否有人会来接应自己。这两句表达了一种期待和希望,希望能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一起并肩作战。

最后一句“扁舟浩荡身先退,输与陶渔共采樵”,则是对前六句的总结和升华。诗人虽然已经率先撤退,但在心中却依然保持着战斗的精神。他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了其他人,并与他们一同享受生活的美好。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比英雄们的英雄事迹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英雄们的深深怀念和敬意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