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简长
诗句释义及翻译: - 送行禅师: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离去的不舍之情。 - 南国山重叠:南方国家的山峦重叠,形象描绘了山的层叠与密集。 - 归心向石门:诗人的心向着石门方向,石门象征着归宿或心灵深处的地方。 - 寄禅依鸟道:将修行寄托于飞翔之鸟,象征心灵的自由和超越。 - 绝食过渔村:在渔村里过着禁食的生活,形容修行者清苦的生活状态。 - 楚雪黏瓶冻:楚地的雪像黏液一样粘住瓶子
【解析】 题干是“夜感”,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句起联,写诗人因无眠而动归心;颔联承上启下,写诗人担心浮云生灭,将西窗月遮住;颈联承上启下,写诗人害怕浮云生灭,将西窗月遮住。尾联总结全诗,点明诗人因夜深不能安睡,而长夜难耐的苦闷心情。 【答案】 译文: 没有睡意使我内心不安,寒灯快要熄灭。 长夜漫漫,我担忧浮云会突然降临,把西窗外的月亮遮蔽。 赏析: 此诗为五律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
注释: 赠郝礼丞:赠送给郝礼丞。郝礼丞,即郝经,字伯常,号清献,元朝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其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意味。他的诗作在后世有着较高的评价,被后人广为传颂。 住近城西寺:住在靠近城西的寺庙附近。 门无俗客登:家门不接待那些庸俗的人。 朝回帘卷雪:早晨回来时,帘幕卷起,如同积雪一般。 吟冷砚生冰:吟诵诗句时,砚台都结了冰。 鸟影樽中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在感念王太守的来访所作,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友谊和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以下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感王太守见访:感激王太守的来访。见访表示王太守亲自来访。 2. 行春拥隼旟(zhǔ yú):春天出行时,手持画有鸟形的旌旗。隼旟在这里指古代帝王或贵族出行时所用的仪仗。 3. 十里访禅居:走了十里路去拜访禅师的住所。禅居指的是寺庙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情感和领悟诗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根据对诗歌的理解作答。此题要求赏析“诗句”与“译文”。首先分析诗句内容,再逐句分析其表现手法,并结合整首诗的内容进行综合赏析。“禅径秋苔合,寒窗带雨痕”的意思是:禅道之路上,秋天长满了落叶;寒窗前,沾满雨水的窗户痕迹清晰。诗人描写禅道小路的秋天和寒窗的雨迹
【注释】 渐老:逐渐衰老。乡国:故乡。振锡:佛教语,指僧人用锡杖。添瓶:指在山涧中汲水,以瓶盛之。 【译文】 渐渐地老了还惦念着故乡,先归的人只有羡慕你,吴山和汉江相接,江边的树木半藏在云间。 振锡林断,添瓶涧分,上方夜宿的孤鹫,雪中传来了哀号之声,这是一幅描绘山林景色的诗画。 【赏析】 “渐老念乡国。”是说诗人年纪渐渐大了,对故乡产生了思念之情,而这种情思,更因友人南归而更加强烈
【注释】 浩:僧名,法号浩律师。毗尼学:佛教经文。玉帐严:佛寺。蚁酣:象蚂蚁一样吃食。燕乳:象燕子一样哺育婴儿。花壶:盛放鲜花的花瓶。绿纤纤:绿色的丝带。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尚生活的诗,全诗四句,每句八字,用平仄押韵,节奏匀称,读来朗朗上口。 第一、二两句写和尚的日常生活,第三、四两句写和尚的宗教活动。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明快
【注释】: 1. 想极南溟外:想望极远之南方。南溟,南海。 2. 江园草树秋:江边的园林草木已到了秋天。 3. 浮生如寄梦:浮荡的岁月犹如梦中一般短暂。 4. 几夕是离愁:几天之后便是离别的忧愁。 5. 仙馆闲明月:仙人的居所闲暇时有明亮的月亮。 6. 星车背远流:星辰在背后缓缓流去,暗指时间的流逝。 7. 西掖吏:西省的官吏。 8. 时复望沧洲:时常又看到那苍茫的大海。沧洲,泛指沧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律。下面是对每一句的具体解释和赏析: 1. 楚路接江陵,倦行愁问程。 - “楚路”指的是通往楚国的道路,这里指代诗人的旅程。“江陵”是当时的一个地名,是作者经过的地方。 - “倦行”表示作者旅途疲惫。 - “愁问程”表达了诗人对于旅途艰辛的焦虑和不安。 2. 异乡无旧识,多难足离情。 - “异乡”指的是他乡或不熟悉的地方。 - “旧识”指的是老朋友或熟人。
【注释】 李氏山庄:即指李清照所居的“易安居士”的庄园。留别:告别。松斋:书房。石窦:石穴,亦为山洞。远墅:远处的别墅。灶烟:炊烟。驿路:驿站的路。鞭:用马鞭赶牲口。瘦马:形容旅途辛苦。馀恨:遗憾。 【赏析】 此诗是李清照离开故园、出仕建州时所作。诗人以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离别故园、远赴异乡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