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奎
诗句注释 1. "疏林日暮雨潸潸" - 这句描述了一个景象,即在傍晚时分,稀疏的树林被雨水覆盖,给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感觉。 2. "睡起秋声满树间" - 诗人从睡梦中醒来,耳边响起了秋日的声音,这些声音弥漫在整个树林中,增添了一份秋天的氛围。 3. "高阁卷帘人北望" - 描述了一个人站在高处的阁楼上,卷起窗帘望向北方的情景。这可能象征着对远方的思念或期待。 4.
【注释】 楚楚:形容羽毛光泽鲜艳。玄裳,指鸟的黑色翅膀和尾巴。缟衣:指白色羽毛。渐见顶丹微:逐渐露出头顶红毛。夫乘辽海秋风去:丈夫骑着辽海的秋风飞走。应待缑山夜月归:应等到缑山的月夜归来。珠箔小开频饮啄:珠帘稍微开启,小鸟频繁地啄食饮水。玉琴闲弄学鸣飞:玉制的琴静静地拨弹,鸟儿学着鸣叫飞翔。主人驯养情方狎:主人经过长时间的驯养,已经非常熟悉了。莫似鸥盟海上机:不要像海鸥那样结伴飞行。 【赏析】
诗句解释 1 遨游穷乐事 - 此句表达了诗人在闲暇时刻的愉悦心境,享受着无边的欢乐与满足。 2. 模写得新诗 - 指诗人尝试用诗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新感悟或情感。 3. 古寺看山后 - 描述了一种宁静的画面,诗人在古寺的背景下静观山脉,感受到了自然之美。 4. 微风到竹时 - 此句描绘了微风拂过竹林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5. 地幽尘不到 - 形容环境清幽,远离尘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名作。诗的首句“睡起相思劳寸心”,描绘了诗人在梦中与亲人相聚的情景,醒来后却只有深深的思念之情。第二句“卷帘无语立檐阴”,表现了诗人独自在屋檐下站立的场景,无声地感受着窗外的雨滴。第三句“故人千里碧云合”,描绘了远方的亲人在万里之外,如同碧云般遥远的景象;而第四句“斜日半川红树深”,则通过夕阳映照下的江边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赏析】 此诗作于唐文宗太和二年(公元828年)春天,诗人在池州任刺史时,饯送王敬叔赴任。首联写诗人和王敬叔的友情深厚,二人志同道合,同饮一樽,同乐共醉,彼此不分彼此;颔联写王敬叔来池州,两人饮酒论文,谈笑风生,情投意合,如昔日一样;颈联写春日流水匆匆流逝,酒量却与往日无减,交情更甚;尾联写王敬叔即将离去,诗人以云喻其行迹飘忽不定,似有留恋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译文】 湖中的云层将要下雨,风急船行滞缓。 秋水无边无际,夕阳照在山中。 沙滩上大雁归巢,波静鸥鸟悠闲。 满眼都是篷窗景色,我独自吟诗却没成章。 【注释】 1. 将(qiāng):将要。 2. 片:一片。 3. 滞:停留,这里指阻碍了。 4. 秋水:秋天的湖水。 5. 明:明亮。 6. 沙平:沙岸平缓。 7. 征雁落:大雁归巢。 8. 宿鸥轻:鸥鸟休息得轻松。 9. 篷窗兴:船篷上的窗户景色。
城南即事 偶出城南去,长郊花乱开。 春阴云贴水,日暮客登台。 扰扰谁知己,寥寥自感怀。 家书几时发,妻子劝归来。 注释: - 偶出城南去:偶然外出城南。 - 长郊:长满野草的郊外。 - 花乱开:形容春天花开得非常繁茂。 - 春阴:春天的阴云。 - 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 - 客登台:诗人登上高台观赏风景。 - 扰扰:纷乱,这里指人事的纷扰。 - 谁知己:没有人能理解我。 - 寥寥:孤独的样子
小雨春寒重,吴蚕上箔迟。 译文:春天的小雨让春寒更重,吴地的蚕宝宝开始上箔了。 注释:即事:眼前的景象。 赏析:首句写时令,次句点“春寒”,再以蚕上箔来说明天气变暖。 枕欹清梦觉,窗掩绿阴垂。 译文:枕头歪斜着,我做了一个清梦,醒来看到窗外绿叶垂挂。 注释:欹(yī):倾斜,不直。 赏析:诗人在雨中睡下,做了个清梦,梦中又看到绿树荫垂,这两句诗渲染了一种幽静的氛围,为后面的内容作铺垫。
忆昔 暗忆曾游地,遥看不尽天。 宿云连野树,积雨聚溪船。 故友疏三益,微官负十年。 闲居成癖性,长日枕书眠。 注释: 1. 暗忆曾游地:暗地里回忆曾经游玩的地方。 2. 遥看不尽天:远远地看着天空,看不到尽头。 3. 宿云连野树:夜晚的云彩连接着野外的树木。 4. 积雨聚溪船:雨水积聚在溪流中,形成船只。 5. 故友疏三益:老朋友已经疏远了三年。 6. 微官负十年:微薄的官职拖累了我十年的生涯
郊行 双溪溪上路,重到五年迟。 桑柘成阴处,莺花向老时。 泊舟随岸曲,坐石看云移。 政爱沙鸥狎,惊飞底见疑。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郊外的旅行所见所感。首句点明了地点和时间,第二句表达了作者对这次旅行的感受,第三、四句则描绘了沿途的自然景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