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
浅浅的春风还带着寒冷,日已斜照,香炉的烟篆已烧残。 杏花一树盛开如锦,生怕触着莺儿而不敢倚靠在栏杆上。 注释: 1. 浅浅:形容风不大,但仍然有些凉意。 2. 香炉:一种用来燃烧香料或药材的器具,常用于道教仪式中。 3. 半烧残:形容香炉中的香已烧到一半,剩下的香味还很浓。 4. 杏花:一种落叶小乔木,春季开花,花色艳丽。 5. 开如锦:形容杏花盛开的样子像锦绣一样美丽。 6. 啼莺:即黄莺
【注释】: 1. 宫怨:指宫廷中的妇女因失宠而感到的怨恨。 2. 万顷恩波一寸心:比喻皇上的恩泽如同大海,而自己只是其中的一滴水珠,微不足道。 3. 玉阶青草断车声:形容宫中荒凉,无人问津。 4. 文章近日无人爱:指朝廷中的文章和才艺没有受到重视。 5. 休把黄金乞长卿:意思是不要再去追求那些无用的东西了。长卿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字。 6. 译文 在无边无际的恩泽中,我只占有那微不足道的一寸心
注释:秋天的景色,芙蓉花尚未完全红透,童子们拦街斗草虫。节物变迁,风景也在改变,故园的心事不言中。 赏析:这是一首反映秋天景物和抒发内心感情的诗。首句写芙蓉花的颜色还没有全部变红,用“芙蓉凉浅未全红”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第二句通过童子们在街道上斗草虫的情景,展现了孩子们的欢乐和生机勃勃的氛围。第三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节物变迁、风景变换的感慨,以及心中对于故园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
凉露打湿了老荷叶, 莲房也已空,红蓼花摇摇曳曳。 可怜这花,在西风中轻轻摇曳。 赏析: 这首诗是马臻的《杂咏三首》中的第三首。通过描写“凉露”、“老荷叶”、“莲房”等意象,传达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情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萧瑟的湖光之中,感受到那份孤独与凄凉
【注释】 冷逼:冷气逼人。 青楼:妓院。 怜汝曹:怜悯你们。曹,辈分的代称。 【赏析】 此诗是元代辛文房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在寒冷天气下独自走在街头的凄清景象,抒发了作者孤身一人的寂寞之感。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表达了对世间冷暖的深刻体悟和对人间情爱的感慨
竹窗 竹子的窗户西边日落时分显得更加明亮,桂花树香中鹤梦清幽。 小童侍立在一旁静静地站立不动,萧萧石鼎煮茶的声音响起。 译文: 竹林的窗户西边日落之时显得更为明亮,桂花香中,梦中的鹤也格外清晰宁静。 小童子静静站立,未曾移动,只有那石鼎里煮茶的声音在耳边回荡。 注释: 1. 竹窗西日晚来明:竹窗外西边,太阳落下的时候更显得明亮。 2. 桂子香中鹤梦清:桂树香气之中,梦中的鹤显得更加清晰宁静。
寒食日 密竹疏帘春昼长,疾风甚雨满江南。 又逢寒食一百五,不觉行年六十三。 楚女腰肢从妙舞,晋人标格祇清谈。 不劳燕子终朝语,冷暖时情我自谙。 注释: 密竹疏帘春昼长,疾风甚雨满江南。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午后的景色。密竹疏帘,即指竹制的窗帘。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但天气却变幻莫测,一会儿是疾风骤雨,一会儿又是和风细雨。这种天气在江南地区尤为常见,使得整个江 南都笼罩在风雨之中。 又逢寒食一百五
幽居 一径荒凉长碧苔,竹门斜对远山开。 自操清白传家谱,不受青黄致木灾。 穴鼠苦衔诗稿去,溪鳌喜荐酒尊来。 东篱满地金钱菊,多谢西风为剪裁。 译文: 在这片僻静的土地上,只有一条小路显得有些荒凉,上面覆盖着绿色的苔藓,仿佛是岁月的痕迹。竹门斜对着远处的山峰,它们静静地敞开着,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古老的故事。 家族中一直保持着清廉的品格和高尚的操守,这是从祖辈流传下来的家谱所昭示的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秋日闲咏 这句诗直接表达了诗人在秋季的闲适心情。"闲咏"意味着悠闲地吟诵或思考。 2. 西湖晴雨画图间 描述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景象,如晴朗和细雨。这里用“晴雨”比喻自然景观的变化,强调了西湖景色的多样性。 3. 坐倚阑干自解颜 描述了坐在湖边的栏杆上,看着西湖美景感到愉悦的心情。"解颜"表示笑容,暗示诗人内心的放松和快乐。 4. 无酒可供千日醉
注释: 1. 休将野服染缁尘:不要让你的穿着沾上尘埃。 2. 大患须知为有身:最大的祸患,就是拥有了生命。 3. 药饵任从留过客:药物可以随意供给客人。 4. 是非终不到闲人:是非最终不会落在悠闲的人头上。 5. 山中相隐怀弘景:在山里隐居时,怀念陶弘景。 6. 谷口躬耕羡子真:在山脚下亲自耕种,羡慕张良的志向。 7. 午睡醒来春事晚:午睡醒后,春天的事情已经晚了。 8. 枝头梅豆已生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