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颐
春日泛舟 野外苔矶好,孤舟未可抛。 碧溪沿谷口,晴柳护塘坳。 波静鱼吹沫,林深鹊隐巢。 轻云障暖日,闲思渺春郊。 注释: - 野:指郊外。 - 苔矶:水边的石头。 - 孤舟:独自的小船。 - 碧溪:清澈的溪流。 - 谷口:山谷的出口处。 - 塘坳:池塘的凹处。 - 波静:水面平静。 - 鱼吹沫:鱼在水面上吐泡泡。 - 林深:树林茂盛。 - 鹊隐巢:喜鹊藏入巢中。 - 轻云:轻薄的云彩。 - 障
【诗句释义】 道会三旬满,乡山九夏初。 蝶移金鼓梦,龙护宝莲书。 日落沙洲迥,蘋香水殿虚。 闭门溪上寺,好好自安居。 【译文】 道会已经满了三十天,家乡的山在夏天的末尾刚刚开始。 蝴蝶移动了金鼓梦中的景象,龙守护着宝莲书上的文字。 太阳落下沙洲,水边景色辽阔,水中的亭台楼阁显得空荡无物。 关上门回到溪上的寺庙,好好休息,自得其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送僧归霅寺坐夏”为主题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送别韶溪权上人时,在雪夜的月光下,与对方共话人生、别离之苦的情景。诗中“溪行逢雪后”、“明月照孤身”写雪中送别,以月夜、雪景烘托离情;“夜榜闻烟艇,春耕见穑人”写夜泊江边,听渔歌,望农人,表现了送别的深切。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之情,寄寓着深深的思归之情。 【注释】 1. 溪行:在溪边行走。 2. 明月:明亮的月光。 3. 寒灯:指昏黄的灯光。 4. 征路:征途
【注释】 夜归:夜晚回来。溪上:溪边。云下扣松扉:指敲门,敲开松树的门。老褐启:打开破旧的布衣。瘦厖:形容人消瘦。循:沿着。院静雨声大:说明庭院非常安静。气寒:寒冷的气息。灯晕微:灯火摇曳,光线微弱。叨叨:鸟叫声。 【赏析】 《夜归》是一首写景的小诗。诗人在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中归途,心情愉悦,于是便以“夜归”为题写了这首诗。全诗共四句话,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深远,富有情趣。 前两句“昨夜溪上归
【译文】 涧谷中春雨滋润,烹茶近石池。 竹鸡在野沟里鸣叫,山雉从荒篱中逃出。 草木长出新芽,花朵凋谢只剩枝条。 旅居的心情难以表达,刻竹子来记下这个幽期。 注释: 1. 涧谷饶春雨:涧谷,山谷;春雨,春天的雨水,这里形容春雨滋润了山谷。 2. 烹茶近石池:烹,煮;石池,用石头砌成的水池。在这里,“烹茶”是泡茶的意思,而“近石池”则描绘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远离尘世喧嚣。 3.
月夜游冷泉亭 地灵泉上寺,松壑定深清。 独听子规叫,况逢山月明。 树藏春洞黑,石拥夜泉鸣。 日出喧车马,终非隐者情。 注释: 1. 地灵泉上寺:指位于灵泉之上的寺庙,地灵指的是这个地方的灵气。 2. 松壑定深清:松树林壑之间一定很清静。 3. 独听子规叫:独自一人听着杜鹃鸟的叫声。 4. 况逢山月明:更何况此时山上的月亮明亮如镜。 5. 树藏春洞黑:树木将春天洞穴遮蔽得一片漆黑。 6.
注释: - 送通上人归仙潭寺: 这首诗是诗人为即将离开的僧人所写,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不舍和对寺院的美好祝愿。 - 寺忆清溪绕: 回忆起寺院周围清澈的溪流环绕。 - 舟移曲岸分: 小船在曲折的岸边行驶,景色各异。 - 塔昏飞雨怪: 塔楼在雨中显得模糊不清,如同有怪异的气象。 - 殿黑隐雷文: 寺庙中的殿堂在昏暗中隐约可见雷纹装饰。 - 锡挂秋房冷: 僧人们挂锡的地方在秋天显得很冷清。 -
注释: 秋针感线溪,云衲几回披。 陇月当窗夜,钟山入句时。 梦依红树宿,寒渡碧江迟。 吴楚繁幽胜,相逢苦未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首联“秋针感线溪,云衲几回披。”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画面,秋风轻拂,溪水潺潺,诗人仿佛能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同时,云衲披在身上,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
诗句释义: 1. 风定片初微,移时鹊噪稀: - “风定”表示风已经停止,意味着天气变得稳定而寒冷。 - “片初微”形容雪花开始飘落,刚开始飘落时很轻很细。 - “移时鹊噪稀”描述了时间过去了一段时间后,鹊鸟的声音也变得稀少了。 - 注释:雪花开始飘落,天气变得更加寒冷。 2. 曲塘添柳重,彤阁映花飞: - “曲塘添柳重”描绘了池塘边柳树被雪覆盖的景象。 -
【注释】 谷寺:指庐山东谷的寺院,在庐山东南。高扉:高大的门框,这里指山门。 松亭:即松风亭,在谷寺内。侧垂:下垂。 石幢:石碑。隐兽:刻有兽形的碑额,这里是说石幢上的石兽因雪的掩覆而看不见了。 野殿:野外的殿堂。没:埋没,隐藏。 路转空林积:积雪堆积在空阔的树林中。 风惊老树危:风声把老树摇得摇摇晃晃,好像要倒下似的。 草堂:指诗人自己居住的地方。香火静:指草堂里烧香祭拜的人已走光,没有香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