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谷泉
【注释】 1. 山童:指山中童子。古调:指《古调歌》等曲调名。 2. 不诵经:不念经书。 3. 礼祖:尊敬祖先。 4. 解搬榾柮(lì huī):解:解开,解除;榾柮:木柴,这里泛指取暖用的东西。冬天御寒用的柴火。 5. 随分衣裳破不补:根据需要随便穿,即使破旧了也不在乎。 6. 会栽蔬,能种芋:会:懂得。栽蔬菜、种芋头。 7. 千山万山去无惧: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害怕。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作者通过赞美无缝塔的奇特和难以攀登的特点,表达了对禅宗精神的追求。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1. "有诣常宁拜舍利塔者以偈赠之": 有到常宁寺参拜舍利塔的人(或僧人)以一首诗来表达他的敬意。 2. "诸禅结伴游玉塔,灵踪胜境将心扎": 许多修行的僧人一起游览这座玉塔,他们的心灵仿佛被这个美丽的地方所吸引。 3. "归来举似春如何,何似狂僧无缝塔。无缝塔,最难邈
相别而今又半年,不知谁共对谈禅。 一般秀色湘山里,汝自匡徒我自眠。 注释: 1. 相别:指作者与省慈明禅师分别。 2. 斗年:表示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大约半年的时间。 3. 秀色:美丽的景色。 4. 汝自匡徒:你独自修行,不与他人交往。 5. 我自眠:我则安然入睡,不受外物干扰。 赏析: 这首诗是宋朝释谷泉的作品,通过描绘与省慈明禅师分别后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思念之情
【注释】 芭蕉庵:指作者的居所。堆云处:形容其高峻如云。矮松三四树:指在庵中栽种的几棵矮小松树。寒来烧枯杉,饥食大紫芋:寒冬时节,烧枯杉木取暖;饥时,吃大紫芋充饥。而今抛之去,不知谁来住:现在要离去了,不知道谁来居住。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退隐山野时所作,反映了他淡薄名利、归隐田园的生活情趣,表现了一种清远脱俗的思想境界。 首联“余此芭蕉庵,幽居堆云处”两句写庵的幽静和作者的心境。芭蕉庵
偈诗如下: 今朝六月六,谷泉被气𡎺。 不是上天堂,便是入地狱。 译文及注释: 今天六月六日,泉水被热气蒸发变热。不是升天成仙,就是沉沦下界。 注释: 1. 偈(jié):佛教用语。即“颂”,是一种韵文文体。 2. 今朝:今天。 3. 六月六:指农历六月六日。 4. 谷泉:指山涧清泉。 5. 被:遭受。 6. 气𡎺(huī):热气蒸腾的样子。 7. 不是:不是……而是的意思连词。 8. 上天堂
注释: 1. 今朝甚好雪,纷纷如秋月。 - "今朝":今天。 - "甚好":非常好。 - "纷纷":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 - "如":好像/好像像。 - "秋月":秋天的月亮。 2. 文殊不出头,普贤呈丑拙。 - "文殊":佛教中的文殊菩萨,象征智慧。 - "不出头":不露出头。 - "普贤":佛教中的普贤菩萨,象征大慈大悲。 - "丑拙":丑陋,笨拙。 - "呈":呈现。 译文:
相别而今又半年,不知谁共对谈禅。 一般秀色湘山里,汝自匡徒我自眠。
诸禅结伴游玉塔,灵踪胜境将心扎。 归来举似春如何,何似狂僧无缝塔。 无缝塔,最难邈,岂同白玉受人踏。 五湖四海尽云奔,踏破几多鞋与靸。 无缝塔,甚匼匝,若遇同人方始答。 忽然展手借样看,便与拦腮鼓一搭
我有山童名古调,不诵经,不礼祖。 解搬榾柮禦冬寒,随分衣裳破不补。 会栽蔬,能种芋,千山万山去无惧。
释谷泉,衡岳芭蕉庵住持,一号大道禅师(《五灯会元》卷一二),泉州(今属福建)人。 受法汾阳善昭禅师,乃临济宗南岳下十世。 朝归放浪湘中,参谒慈明禅师于道吾寺,住灵峰寺,后移住芭蕉庵。 嘉祐中卒(《禅林僧宝传》卷一五),年九十二(《神僧传》卷九)。 今录诗六首。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