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此芭蕉庵,幽居堆云处。
般般异境未暇数,且看矮松三四树。
寒来烧枯杉,饥食大紫芋。
而今抛之去,不知谁来住。
【注释】
芭蕉庵:指作者的居所。堆云处:形容其高峻如云。矮松三四树:指在庵中栽种的几棵矮小松树。寒来烧枯杉,饥食大紫芋:寒冬时节,烧枯杉木取暖;饥时,吃大紫芋充饥。而今抛之去,不知谁来住:现在要离去了,不知道谁来居住。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退隐山野时所作,反映了他淡薄名利、归隐田园的生活情趣,表现了一种清远脱俗的思想境界。
首联“余此芭蕉庵,幽居堆云处”两句写庵的幽静和作者的心境。芭蕉庵,即作者所建的庵堂,位于山涧之滨的悬崖上,四周云雾缭绕,故称“芭蕉庵”。诗人以“幽居”点出自己远离尘世,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
颔联“般般异境未暇数,且看矮松三四树”两句写自己的隐居生活。作者在庵中所种植的都是一些矮小的松树,这既是一种闲适的隐居生活,又反映出一种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颈联“寒来烧枯杉,饥食大紫芋”两句则具体写隐居生活。寒冬将至,作者便点燃枯杉木取暖;饥饿难耐之时,就吃些大紫芋充饥。这里,作者以“烧”和“饥”两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他在山中艰苦朴素的隐居生活。
尾联“而今抛之去,不知谁来住”则是作者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感慨。如今自己要离开这个偏僻的地方,不知道谁再来居住了。这既是对自己隐逸生涯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的展望。
可以看出作者虽然过着清贫而孤寂的隐逸生活,但内心却充满了宁静与满足,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豁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