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肇
题甘露寺 北固岩端寺,佳名自上台。 地从京口断,山到海门回。 曙色烟中灭,潮声日下来。 一隅通雉堞,千仞耸楼台。 林暗疑降虎,江空想度杯。 福庭增气象,仙磬落昭回。 觉路花非染,流年景谩催。 隋宫凋绿草,晋室散黄埃。 西蜀波湍尽,东溟日月开。 如登最高处,应得见蓬莱。 译文 题甘露寺 北固岩端寺,佳名自上台。 北固山的岩石端庄的寺庙,美名自显于台上。 地从京口断,山到海门回。
诗句原文: 白帝城头二月时,忍教清醒看花枝。 莫言世上无袁许,客子由来是相师。 注释解释: - 白帝城头:指位于长江上游的白帝城,这里可能是诗人游历或居住的地方。 - 二月时:指出现在农历二月的时节,这个时期正是春天,万物复苏,花木竞开。 - 清醒看花枝:表达了诗人在清醒的状态下欣赏花朵的美景,但同时也透露出对清醒状态的无奈和挣扎。 - 莫言世上无袁许:这里的“袁”可能是指诗人的朋友袁某
江陵府初试澄心如水 丹心何所喻,唯水并清虚。 莫测千寻底,难知一勺初。 内明非有物,上善本无鱼。 澹泊随高下,波澜逐卷舒。 养蒙方浩浩,出险每徐徐。 若灌情田里,常流尽不如。 注释: 1. 江陵府:指江陵郡(今湖北省江陵县),古地名。 2. 试:考验。 3. 丹心:忠诚之心。 4. 喻:比喻,这里指用清澈的水来比喻忠诚的心。 5. 惟:只。 6. 清虚:清澈透明,空灵纯净。 7. 千寻
这首诗的译文是: 风不鸣条习习和风至,过条不自鸣。 暗通青律起,远傍白蘋生。 拂树花仍落,经林鸟自惊。 几牵萝蔓动,潜惹柳丝轻。 入谷迷松响,开窗失竹声。 薰弦方在御,万国仰皇情。 诗句注释: 1. 风不鸣条:形容风轻轻地吹过,没有发出声音。 2. 习习和风至:意思是和煦的春风轻轻地吹来。 3. 过条不自鸣:意思是树枝被风吹过,不会自己发出声音。 4. 暗通青律起:意思是春天的气息悄悄传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下面是对诗句逐句的解析: 1. 媆如新竹管初齐 - “媆”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植物,或者是某种物品。根据后文“粉腻红轻样可携”,可以推测这里指的是某种花朵或花卉。 - “竹”在此处可能是指竹子的嫩芽或新长出的竹节。 - “管初齐”可能是指这些植物或花卉的形状整齐、一致。 2. 粉腻红轻样可携 - “粉腻”通常形容颜色鲜亮、柔和,这里指花朵的颜色。 -
风入古松添急雨 月临虚槛背残灯老猿啸狖还欺客,来撼窗前百尺藤 卢肇的《题清远峡观音院二首》以其深邃的艺术意境和精湛的诗艺,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与情感表达。这两首诗不仅是卢肇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也是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资料。接下来,我们将逐句解释诗句含义,并结合注释进行赏析。 1. 诗句释义: - “风入古松添急雨”:描述风吹过古老的松树时,引发了一场急促的降雨
注释:青鸟泉边草木春,黄云塞上是征人。归来若得长条赠,不惮风霜与苦辛。 译文:在青鸟泉边草木复苏的春天里,站在黄云弥漫的边塞之上,那是戍边的将士们。如果有一天能够带回这绿色的柳枝来,我愿意不怕风吹日晒雨打,不怕生活的艰难和困苦。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边疆战士生活的诗。诗人以杨柳作比,抒发了对远方戍守者的思念之情。他希望远方的战士们能够平安归来。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士兵们的关心和敬意。这首诗语言朴实
诗名:《题清远峡观音院二首》 诗句翻译 1. 清潭洞澈深千丈:清澈的潭水深处有千丈之深。 2. 危岫攀萝上几层:高耸的山壁攀爬至几层。 3. 秋尽更无黄叶树:秋天结束再也看不到黄叶的树。 4. 夜阑唯对白头僧:夜晚来临,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僧人。 5. 风入古松添急雨:风吹进古老的松树之中,增添了急促的雨水。 6. 月临虚槛背残灯:月光映照在空荡的栏杆上,照亮了一盏残破的灯笼。 7.
【注释】 嘲:讥讽。小儿:年幼的儿童。眼前珍:指眼前的玩具、食物等。度岁:度过一年的时光。竹马:儿童游戏时骑在马上的游戏用具。有年人:到了成年,即已长大成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以儿童为对象的讽刺诗。诗人通过描写一个贪玩的小孩,讽刺了那些贪图享乐、不珍惜时光的人。 “贪生只爱眼前珍,不觉风光度岁频。”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这个小孩子只想贪恋眼前的小玩意,却忽视了大好河山的美景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诗句解读: - “神女初离碧玉阶” 描述了仙女从高高的宫殿台阶上优雅地离开,暗示了某种转变或离别。 - “彤云犹拥牡丹鞋” 描绘了天空中的红色云朵仿佛还围绕在穿着牡丹花纹鞋子的仙女周围,增添了一种神秘和美丽。 - “知道相公怜玉腕” 透露出对一位男性官员的同情或者喜爱之情,可能是这位官员注意到了仙女美丽的手腕。 - “强将纤手整金钗” 形容那位官员不顾自己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