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渐逵
解析: 杖藜远出青萝嶂,览胜还登镇海楼。 玉露下通星月井,彩云多傍凤鸾洲。 凌虚不碍中原望,倒景遥思八极游。 杰观值须南服奠,芳名应与使君留。 译文: 手执拐杖走出青萝山的山岭,欣赏完美景致后再次登上镇海楼。 早晨的露水晶莹剔透如同玉石,夜晚的星光明亮如月井。 天上飘浮着五彩缤纷的彩云,地面上有形似凤凰和鸾鸟的岛屿环绕。 站在高处眺望远方,仿佛可以看见中原的大地。 远处的风景让人遐想
这首诗是诗人赠给张可兰总兵的。 第一句“将军爱饮文字杯”,描述了张可兰总兵喜欢在酒席上阅读书籍的场景,文字杯就是用来喝酒时顺便读书的工具。 第二句“尊俎每于宾客开”,描绘了张可兰总兵在宴会上常常与宾客分享他的学问和见识。 第三句“峨冠博衣春自兴”,描绘了张可兰总兵穿着华丽的服饰,春天到来时更加自信和活跃。 第四句“悬签插架书相堆”,形容张可兰总兵书架上的书籍堆积如山,反映了他勤奋好学
【注释】 与黄泰泉:和黄泰泉一起登山。 白云顶:即白云山,在江西庐山西北。 崔嵬:高大雄伟。形容山势的险峻。 红翠青鸾缥缈回:指青山、绿水、飞鸟等景色在云雾缭绕中忽隐忽现。 涧水独怜归海去:涧水独自留恋归入大海。 会须更上浮云顶:应当登上浮云岭,因为那里更高。 虎豹相逢莫浪猜:遇见猛虎和恶豹不要贸然交手,比喻不要自不量力。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和友人黄泰泉共登白云顶观景时。首联点出“佳节”
王檗谷之西瓯 明王渐逵送别诗赏析 王渐逵,明代诗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为题材。在《送王檗谷之西瓯》中,王渐逵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不仅是对王檗谷西行的送别,更是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与思考。 诗句原文与翻译: - 忠简祠边潮漫生: - 注释:忠简祠位于海边,潮水涌动,波涛拍打着岸边。 - 译文:站在忠简祠附近,看着潮水无边地涌来。 -
注释: 廿年高枕越江滨:二十年来,一直过着闲适的生活。高枕,形容无忧无虑,安于现状。 喜治真儒杳不亲:高兴见到一位真正的学者,但他并不亲近。喜治,意思是高兴见到。真儒,真正的学者。杳不亲,不亲近。 沂水城南今见子:如今在沂水城南见到了你。沂水城,地名,在今山东临沂市。 阳明门下更何人:阳明门下,指王阳明的学问和门徒。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门下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野簌山醪敢厌贫,独延清论枉嘉宾。 释义:野簌山醪(一种用谷物发酵制成的饮料),我敢于嫌弃贫穷,只邀请了清谈的客人来参加聚会。 注释:野簌山醪 - 指用谷物发酵制成的饮料,可能是一种传统的饮品。 赏析: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贫困之中,但依然乐于邀请那些高风亮节的朋友来共聚,享受清谈的乐趣。 2. 晴云已遣重开径,冻雨应先为洒尘。 释义:晴天的云彩已经驱散了阴霾
诗句注释: - 山水平分未是贫,野亭终日可娱宾。 - 举杯试问中秋月,拂麈遥空下界尘。 - 岂谓乘槎归海岛,即看听履上星辰。 - 重斯再入桃源浒,纵遇澳郎不问津。 译文: - 山平如镜,并非贫穷,野亭可以整天娱乐宾客。 - 我举起酒杯尝试询问中秋的明月,我挥动拂尘遥观天空尘埃。 - 难道以为乘着木筏回到海岛,就能看到天上的星星? - 再次进入桃园湖,即使遇到澳郎也不会打听路费。 赏析:
【注释】1.谢沈侯:指诗人的朋友谢灵运。2.莅川:到访。使君:古代对太守、县令的尊称。3.茅屋柴扉:简陋的房屋。4.麾旌:指军旗,这里指谢灵运。5.纡莽麓:弯曲在山脚下。6.秋:这里指初秋。7.索衣:披着衣服。8.促席:把座位安排得紧些。9.冱云:凝结的云雾。10.骈树几开扃:几间门紧闭不打开。【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谢灵运来探访作者的诗。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并描绘了与友人相聚的愉快情景
寿张县蒙溪方伯刚刚过完四十岁的生日 清朝岳伯度刚刚经过,岭海山河全都效法 于是祝融开寿域,南斗避文星 弧光常在秋分时出现,台色遥依紫极明 再拜峰头深一祝,一半为知己,一半为苍生。 注释: - 寿张县蒙溪方伯初度: 指的是清朝时期寿张县蒙溪地方的知府(即地方长官)刚过完四十岁生日。 - 清朝岳伯度: 指清朝时期的岳伯渡(人名),具体不详。 - 岭海江山尽效灵: 岭海是广东的别称
梦游罗浮诗 遥入三峰上界西,恍疑身与太虚齐。 千章异木名难识,十里青霞路欲迷。 古璧飞泉怜旧馆,断珉封藓见留题。 春风归梦还相忆,欹枕藤床独听鸡。 注释: 1. 遥入三峰上界西:远远地进入三座山峰的高处。 2. 恍疑身与太虚齐:恍惚中好像自己与虚空融为一体。 3. 千章异木名难识:各种各样的树木名字难以辨认。 4. 十里青霞路欲迷:仿佛有十里长的青色霞光,让人迷失方向。 5. 古璧飞泉怜旧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