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簌山醪敢厌贫,独延清论枉嘉宾。
晴云已遣重开径,冻雨应先为洒尘。
籁气萧深供送兴,蟾光圆丽答佳辰。
扁舟已辨溪桥桨,共采芙蓉向碧津。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野簌山醪敢厌贫,独延清论枉嘉宾。
释义:野簌山醪(一种用谷物发酵制成的饮料),我敢于嫌弃贫穷,只邀请了清谈的客人来参加聚会。
注释:野簌山醪 - 指用谷物发酵制成的饮料,可能是一种传统的饮品。
赏析: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贫困之中,但依然乐于邀请那些高风亮节的朋友来共聚,享受清谈的乐趣。晴云已遣重开径,冻雨应先为洒尘。
释义:晴天的云彩已经驱散了阴霾,让道路重新变得明亮;冷雨应该先行于尘土中,给大地洗刷。
注释:晴云 - 指晴朗的天气,云彩消散的景象。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幅大自然的景象:阳光普照,云消雾散,道路重新变得清晰可见;接着又提到雨水即将到来,准备洗净尘埃。诗人通过对这自然现象的描述,表达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籁气萧深供送兴,蟾光圆丽答佳辰。
释义:寂静的气息深深地滋养着人们的兴致,明亮的月光圆而美丽地回应了这个美好的时刻。
注释:籁气 - 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雨声等。
赏析:诗人通过对寂静气息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同时,通过月亮的明亮圆满来形容时光的美好,也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扁舟已辨溪桥桨,共采芙蓉向碧津。
释义:小船已经能够分辨出溪流上的小桥和船只,大家共同采摘荷花前往清澈的江边。
注释:扁舟 - 指小船。
赏析:诗人以小船在溪流中航行的场景结束全诗,这不仅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还象征着他们的生活状态——既简朴又自由。最后,大家一起采摘荷花前往江边,展现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寓意着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