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
五老峰 群仙赤霞佩,谒帝青霄通。倏过昆仑颠,八荒逝安穷。 庐山偶回首,沧海蓬莱宫。须臾酌彭蠡,还驾来时鸿。 高高去无极,遗迹兹巃嵷。遂为万仞石,削壁凌苍穹。 盘回万岩壑,湖上峰独雄。朝云变紫翠,旦夕飞轻虹。 寒暑岂不化,芝草四时红。昨出江州道,天地览斯崇。 仿佛见揖手,招客令予东。感此结深意,夜寝烟山空。 忽若乘风下,怡然数老翁。把臂一共笑,千年始相逢。 梦中忆所授,病后扶衰躬。复从碧涧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赏析诗句的内容和作用,首先要读懂句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分析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此诗描写了作者在登高望远中的感受,通过“深谷忽无极,洒峤泉奔驰……长林郁光景”等句可以看出是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卷;再通过“苍茫虎溪路,故蹊不可窥”“峥嵘乍可望,浩荡今晨思”等句可知作者是以景写情,抒发了诗人登高远眺时所感受到的壮阔与豪迈之情。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此诗前四句写陶令辞归,漆叟称达生;第五至九句写诗人在乡日暮时之感慨;第十至十八句写诗人在故乡所见到的景物;后六句是全诗的小结,抒发了作者归隐之情。 第一句:“春日怀归”点题。“春日”,即春天,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怀归”,即怀念故乡的意思。 第二句:“陶令赋归辞,漆叟称达生。”《归去来兮辞》中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 后主尝是游,幽岩既为寺。 书台俯石门,彩阁兼山赐。 双剑削天端,千秋犹霸意。 苍茫谷口来,徙倚江南思。 【注释】 1. 后主:南唐李煜的谥号 2. 幽岩:指读书台所在的岩石 3. 寺:指在岩石下建造的寺庙 4. 书台:指读书用的石台 5. 石门:指读书台所在的洞口 6. 彩阁:指读书用的楼阁 7. 双剑:指读书台上刻着的双剑图案 8. 天端:指山峰之巅 9. 千秋:指永恒的时间 10.
诗句: 1. 吉安谒文山公祠公孙生员熙出公遗翰因示 2. 宋道昔云季 3. 戎马摧中州 4. 独公历万死 5. 感慨当时谋 6. 庐陵在南域 7. 冠盖元名陬 8. 嵯峨瑞华出 9. 浩荡螺川流 10. 富田馀揖让 11. 夙昔公园丘 12. 荒山辟祠舍 13. 生气谁为收 14. 飞桥驾长虹 15. 松篁罗道周 16. 凉飙却炎暑 17. 好鸟鸣未休 18. 哲孙出遗翰 19. 忽若苍龙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寿诗,通过对神仙的描绘和对仙境的向往来表达作者对长寿和长生不老的愿望。 一鸟翔天中,毛羽何奇哉。谓从万里昆仑道,遥指三山碧海隈。 第一句“一鸟翔天中”,描绘了一只鸟儿在天空中翱翔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由飞翔的向往。第二句“毛羽何奇哉”,则进一步强调了鸟儿的非凡之处,可能是在赞美其美丽的羽毛或者高贵的气质。接着两句“谓从万里昆仑道,遥指三山碧海隈”
【注释】 谒文山公祠道中作:在远离朝廷的日子,多思念,钦贤夜忘寐。缘与簿书辞,况复郊原遂。野旷宜风生,山深似云戏。临流缨欲濯,出谷衣全翠。顾兹难久留,拘迫惭为吏。 谒,拜见。文山公,指宋真宗时宰相寇准,因反对辽国入侵有功,被封太子少保,死后谥号文忠。 【译文】 离京日久,我常怀念京城的生活;夜晚梦见皇上,竟忘了寝食。 由于公事繁忙,不得不辞去朝职;又因为郊游原野,不能久留。 野外开阔,秋风飒爽
这首诗是王维写给他的内兄伯雨的。伯雨,即王季友,字季长,唐代官员、文学家,与王维友善,有《送内兄归汉东》诗相赠。王季友曾官至太子少詹事,故称“内兄”。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赠别内兄伯雨 第一首 儒宫旧在鸡鸣麓,諌垣能枉鹿头毂。 儒宫指的是儒家学者的住所,鸡鸣麓是地名,位于长安东南的曲江一带,諌垣指弯曲的城墙,鹿头毂指曲沃县。这里用“旧在”和“能枉”来形容王季友的住处
鸡鸣山望玄武湖 金陵,指南京。天下险,指南京的地理位置重要。兹山,指鸡鸣山。北门,指南京城北的城门。 凭高览八极,夕阳满平原。 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八极,即八方极远之处。 杂花落岩树,大江正东奔。 各种花朵落在岩石和树木上,大江正向东奔流。 馀流注为泽,春水何其繁。 剩下的水流汇入湖泊,春天的水如此繁多。 洲岛列相望,凫鹭鸣相喧。 岛上和小洲相对望,野鸭和鹭鸟发出叫声互相交谈。 波光静可鉴
夜饮马考功宅 服采少暇日,良夜畅由衷。 肃肃飙迤北,亭亭月在东。 中天烂河宿,清晖丽房栊。 夙心期胜引,晤语忽宵中。 昔高蕃榻下,今摄膺门崇。 徒倒中郎屐,深愧伯牙桐。 归来谅得遣,慰我忧冲冲。 注释:服采:穿着衣服、佩戴首饰。少暇日:指闲暇的日子很少。良夜:美好的夜晚。飚:暴风。亭亭:高耸貌。烂:明亮的样子。清晖:皎洁的月光。中天:天空正中央。中郎:古时对男子的美称。中郎屐:古代的一种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