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游遍名山忆故山,藜筇半秃衲衣班 - 释义: 游遍了名山,回忆起故乡山林,拿着一根藜杖(一种手杖),穿着半旧的袈裟。 - 关键词注释: 名山:指著名的山岳。故山:指的是家乡的山。藜筇:藜草做的竹杖。半秃:半旧,不新的意思。衲衣:即和尚的衣服。 - 赏析: 诗中表达了诗人游历山水后,对于故乡自然景色的思念之情。他拿起手中的藜杖
【注释】 1、龙虎:比喻高官。榜中人:指科举考试中举的人。除书:任命文书。紫宸:皇宫。投刺客:指行刺者。泣冤民:指受冤枉的百姓。2、郊亭:城外的亭子。青山暮:青山在夕阳下显得更加美丽,暮色中的青山仿佛被渲染成一幅画。3、驿路:驿站的道路。花明碧海春:春天里,碧绿的海洋上花开得灿烂夺目。4、名士:有才学有声望的人。佐郡:辅佐郡守。5、孤帆:单薄的帆船。归津:指返回家乡的渡口。 【赏析】
【注释】 ①柴桑:古地名,在今江西九江市。②莲社约:晋陶潜《与子俨等疏》云:“吾衰矣,请以残年归去。”后遂称归隐为“乞归”,或谓“归去来”。③草堂赀:指买田产的钱。④机心:权术、心计。⑤自乐:自在快乐。⑥世间能有几人知:世间能有几个像自己这样自在快乐的人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林原朴先生时所写。林原朴先生是作者的朋友,也是他早年的诗友,他们曾一起游历名山大川,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内容、情感、手法、语言等。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客中喜见故乡人,况是吾宗骨肉亲。”这是说,在异乡遇到故里的人,更觉得亲切可亲;因为同属一个家族,所以更是亲近。“听雨偶同孤馆夜,看花犹忆八壶春。”“清樽绿酒须沉醉,瓦瓮黄齑莫厌贫。”两句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清樽绿酒须沉醉,瓦瓮黄齑莫厌贫”的意思是,清酒一樽
注释: 1. 何人能武又能文,幕府元僚思不群。 2. 万里江湖俱作客,十年京国两逢君。 3. 花边听雨秋声早,马上闻钟曙色分。 4. 去去若逢乡旧问,官闲频自策诗勋。 赏析: 此诗是诗人写给朋友的一封告别信。首联直接写自己能文能武、文武双全;颔联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颈联写离别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深深的不舍之情;尾联表达自己渴望得到官职的愿望,希望在官场上有所建树
韦布辞家衣锦还,都门祖道万人看。 非因献策干明主,只为生儿拜好官。 霜落蓟丘枫叶老,风高淮浦雁声寒。 故园耆旧欢迎处,笑道天朝雨露宽。 释义: 韦布辞去家人的厚爱,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家中,家乡的人们聚集在都门为他送别。他不是为了给皇帝献计献策而回家,而是希望为儿子谋取一个好官职。霜降时节,蓟丘的枫叶已经变得衰老;秋风劲吹,淮浦的雁叫声也显得凄凉。回到故乡,他的老朋友们都来迎接他,他笑着对大家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送叶茂高赴广昌知县》。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泮上分襟忆昔年,都门相见欲华颠。” 泮水,古代指学府附近的水,也泛指学校。这里指的是作者所在的泮水(即国子监)附近。分襟,分开襟袖,这里比喻分别。这句诗的意思是作者在泮水附近与朋友分别,回忆起过去的岁月。都门,古时城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京城长安。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与朋友分别时的感慨。 第二句:“细谈旧事连三日
诗句 1 寻常玉署尽委蛇: - 注释:平常的官职如同蜿蜒曲折的小溪。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辛酸,暗示了官场的复杂与艰难。 2. 何况金陵事更稀: - 注释:更何况在金陵(今南京)的事情更是稀少。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感慨,即在繁忙的政治生活中,金陵(南京)这样的地方发生的事情已经很少,反映出作者对政治权力中心的疏离感。 3. 闲逐春风看舞鹤: - 注释
【注释】 刘家贞妇:指刘安人。刘安人是丈夫的节妇。翁家女:丈夫家的媳妇。 夫在黄泉子在怀:丈夫死后,妻子心里还想着他。 自掩霜帏泪如雨:自己掩上门扉,眼泪像下雨似的落下。 酸(xián)在眉兮痛在肝,寂寞孤灯照影寒:酸楚藏在眉头里啊,疼痛在心上。只有孤独的灯火照着影子冷清清。 幽花不识春风面:幽静的花儿不知道春天的面庞。 劲草何愁夕露漙(jiāo):坚韧的草儿不怕傍晚的露水打湿了。 于今埋玉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题太常少卿陈公锡草堂”“逐句释义,并给出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分析,最后按要求作答。本诗为七言绝句,前两句写诗人归田隐居,后两句写他的生活情趣。首句“白首归田荷宠荣”点明诗人晚年归隐田园,享受着宠辱不惊的幸福和安宁;次句“风流谁似太常卿”则表明诗人自命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