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玉
诗句释义 1 “秋宵月夜”:描述了夜晚的月光和寂静的秋夜。 2. “刁斗烽烟处处惊”:指在秋夜,远处传来了烽火和战争的声音,给人一种紧张不安的感觉。 3. “长途来往尽游兵”:描述的是士兵们为了征战而四处奔波的场景。 4. “那堪冷月寒砧夜”:表达了对寒冷月夜中寒砧声的难以忍受。 5. “又听西风北雁鸣”:描述了在秋夜,听到北风和大雁的叫声,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感觉。 6. “京国几年金阙梦”
榕溪晓发 风送牙樯复溯流,此身漂泊一虚舟。 虽无诸葛平蛮策,且作宗生破浪游。 死去不妨蝇作客,生还何必爵封侯。 年来怒发冲如戟,愤处犹堪刺虏头。 注释: 1. 榕溪晓发:指早晨在榕溪出发的情景。榕溪:地名,位于今天中国福建省武夷山的南麓。 2. 风送牙樯复溯流:风中送来船只的船桅声,又继续逆流而上。牙樯:船的桅杆,泛指船只。 3. 此身漂泊一虚舟:形容自己像一叶飘泊不定的小船。此身
诗句释义:在清晨,鸡鸣声催促着曙光的到来。人们早早起床,准备出发去往行装。在这动荡不安的时期,他们厌倦了战争带来的痛苦,长途跋涉又让人感到悲哀。床榻半温,云窝还未暖,一夜漂泊又在他乡。 译文: 黎明时分,随着鸡啼声,曙光渐渐驱散黑暗。人们早早起床,收拾行囊准备启程。在这战乱年代,他们已厌倦了战争的痛苦和奔波的劳碌,长路上的艰辛也让人感到悲凉。夜晚的床榻半温,云窝尚未温暖如春
金陵春日逢友 钟陵过雨紫烟开,南浦清江隐薄雷。 春水满堤春草绿,故园千里故人来。 莺声弱柳传歌板,燕蹴飞花落酒杯。 一醉萍踪任分散,不劳风笛夜相催。 译文: 金陵春日里遇到朋友, 钟陵经过下雨后紫雾弥漫,南浦的江面映出薄薄雷光。 春天的水满堤岸春草绿,故乡的千里之遥有朋友来到。 黄鹂在嫩柳上啼鸣唱着歌曲的木板,燕子蹴踏着花片落下酒杯。 我喝醉了任由脚步飘散,不用吹风笛子在夜里催促。 赏析:
燕市吊袁督师 明代张家玉七言律诗赏析 1. 诗句原文 黄沙白雾皂雕旗,独赖孤臣两臂挥。 啮血作书招死士,裹疮临战立重围。 遂令汉卒闻笳奋,共扫妖氛奏凯归。 劳苦功高谁得似,中山何事谤书飞。 2. 译文与注释 - 【注释】 黄沙、白雾、皂雕旗:描绘战场荒凉、肃杀之景象。 啮血作书招死士:形容将士们为国捐躯的壮烈精神。 裹疮临战立重围:指将士们在危难时刻英勇奋战的情形。 遂令汉卒闻笳奋
注释: 1. 津楼欲曙角声催,舟子招招唤渡开。 注释:津楼(渡口)在黎明破晓时分响起号角的声音,催促人们过河,船夫们大声呼唤,催促船只靠岸。 2. 乡树万重将目断,湍流千尺共肠回。 注释:家乡的树木连绵不断,让我目光所及之处都感到迷茫,湍急的江水流淌着千尺长,让我感到心痛。 3. 风生水面江神过,云暗滩头瘴母来。 注释:风吹动水面,使得江神通过,而乌云遮蔽了河滩,带来瘴疠的母亲来了。 4.
诗句释义 - 岧峣天府两金汤:指的是成都(古称天府之国),地势高峻,有如两座金色的汤池。 - 妖气苍茫白日荒:形容成都周围环境荒凉,给人一种神秘而诡异的气氛。 - 玉减香消虚少嫔:比喻朝廷内权臣当道,美女稀少,皇帝身边也显得空旷冷清。 - 花残歌散冷朝阳:指宫廷生活衰败,歌舞不再,朝霞映照下也显得冷清。 - 铜驼北望沉荆棘:铜驼是一种象征,这里用来指代北方边境。北方边境被荆棘覆盖
积弊和戎久已知,不图大木竟难支。 昆仑漫忆三通鼓,淝水难同一局棋。 今古无穷终是幻,死生有尽亦何悲。 夷齐去后无知己,欲上西山继采薇。 翻译: 长久以来的积弊和戎战争早已知晓,但想要依靠大树支撑却难以实现。 在遥远的昆仑山,我常常回忆起当年三国时期的三通鼓声,而淝水之战则让我深思如何能在这复杂的局势中保持清醒。 古今之事终究如梦幻泡影,生与死的存在又有什么可悲伤的呢?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王世贞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危亡的悲痛和对失去国土的哀怨。以下是逐句翻译: 忆昔燕畿之变 —— 回想起当年燕京(今北京)发生的变化。 首逆何人卖国先 —— 谁是首先背叛国家的人? 遂令滋祸竟绵延 —— 结果导致祸乱持续蔓延。 内廷已失金吾守 —— 皇宫内已经失去了金吾卫(古代的一种军队)。 外地宁夸铁瓮坚 —— 其他地方则认为长城坚固可靠。 万井桑麻铺战垒 ——
燕郊春暮 晓来清梦破梨云,帝苑馀芳尚带芬。 雨雨风风空善妒,莺莺燕燕自为群。 澧兰沅芷同心见,径李蹊桃一笑分。 紫陌旧斜扶醉去,春城无处不氤氲。 注释: 1. 晓来清梦破梨云:清晨醒来,梦中的景象如同被打破的梨花云一般飘散。 2. 帝苑馀芳尚带芬:皇宫中的芳香仍然弥漫在空气中。 3. 雨雨风风空善妒:春雨绵绵,春风习习,只是徒然地嫉妒。 4. 莺莺燕燕自为群:黄莺和燕子各自成群,自由自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