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全诗如下: 坐法药寺楼, 楼居固所好, 安可对斜阳。 天外连芳草, 云边望故乡。 双星分四野, 一雁应初霜。 满目蘋风起, 扁舟意敢忘。 注释: - 坐法药寺楼:坐在法药寺的楼上。 - 楼居固所好:住在楼里是很合适的。 - 安可对斜阳:怎么能面对夕阳呢? - 天外连芳草:天空外连着芳草。 - 云边望故乡:在云端边望着故乡。 - 双星分四野:两颗星星分开了四野。 -
【解析】 “可见”句:意思是说,双林寺的景色,只有自己可以观赏。“门前”句:意思是说,双林寺是与尘世隔绝的地方,人迹罕至。“钟声”句:意思是说,双林寺里停歇的钟声在半山腰回荡,发出的声音仿佛在呼唤我。“水面”句:意思是说,双林寺的寺庙倒映在湖面上,像孤云一样飘浮着。“宿火”句:意思是说,双林寺里的灯火残存的余烬被风吹灭了,四周一片漆黑。“邻舂”句:意思是说,双林寺附近农民正在用杵舂米
【注释】杨子县:地名,在今江苏镇江。茅山:山名,在今江苏句容县北。结客:指结交朋友,作游侠。落花穷:指诗思穷。云何白:白云如何如此洁白。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南漫游时所作。首联“行至杨子县,此路有谁同”,写诗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感到有些孤独。第二联“堤上时时雨,帆边飒飒风”,写诗人在旅途中遇到风雨交加,心情很不愉快。第三联“金从结客尽,诗为落花穷”,写诗人已经没有钱财和诗才
白云岩晚归道中 一得高僧论,归途落日中。 鸠筇迎霁月,渔笛唤凉风。 是象渐欲暝,有生能不空。 迷心如可悟,身世付秋蓬。 译文: 我得到了一位高僧的教导,在回家的路上,太阳已经落山了。 我拄着鸠杖迎接明亮的月光,听着渔夫的笛声呼唤凉爽的微风。 世间万物似乎逐渐接近夜晚,生命的存在难道不是虚幻的吗? 如果能够迷惘的心情得以觉悟,那么人世间的一切都可以像秋天的芦苇一样随风飘摇。 赏析:
【注释】 羁旅无聊自嘲:在异乡流浪,无聊时自我解嘲。 世态久方见:世态炎凉,长久才显现出来。 长鸣学蜀帝:学学古代蜀地的帝王,以自喻。 善泪像湘娥:形容自己的眼泪像潇湘女神一样多。 雨掩春山重:雨水遮住了春天的山,景色显得沉重。 江埋宿雾多:江水淹没了早晨的雾气。 紫貂裘敝尽:紫色的貂皮衣服已经破旧不堪。 季子不归何:季子指春秋时代的楚人屈原,他不回家又有什么意义呢? 【赏析】
【注释】 坐久:长时间坐着。坐:坐着,这里指长时间的静坐。 一生既错料:一生(一生年)既然没有预料到或安排妥当。既……又……,表示前后两事并举。 万事遂飘零:万事(世事)都随之飘散。遂,于是;飘零,漂泊不定。 妻子动相谪:妻子们经常被贬谪。谪:降职、贬官。 诗书竟不灵:诗书(读书人用来修身养性的学问)竟不灵验。竟,竟然;灵,灵验。 哀哀何处雁:哀哀(声调高而缓,表达悲切之情)
【解析】 此诗是一首纪行之作,作者借旅途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情怀。“过陈州宿小庵”首句开门见山,直点自己此行的目的地——陈州。次句写雨后之景,以雨后孤寂之情烘托出自己独坐小楼的孤独。第三句中移指代鸟声,暗喻诗人内心的孤寂。第四、五句写入洛和过陈时的感受:入洛阳时,空手携带赋文,而到了陈州,则粮食匮乏。这两句既写出了旅途的艰辛,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不平。最后两句写夜不能寐,反复数着更点的长短。
【注】宿双溪铺:在江西德兴县,是古代的驿道。孤客情:指作者孤独旅居他乡时的感受。 不有双溪铺,能知孤客情。 山川沉月色,天地变秋声。 华发明残烛,疏星滞五更。 出门纯鸟道,肯信马蹄轻。 译文及注释:我身无伴地住在驿站里,才知道一个旅人的心情。山中夜色沉沉月亮也隐没了,天边云气翻腾秋雨来临了。残烛闪烁着微弱的光,星星点点挂在半空,夜深人睡时五更天还迟迟不肯到来。出门踏上崎岖不平的小径
【注释】 闲居春:在春天里居住。闲二首:作者自题诗作,共二首。其一已佚,此为第二首。 倚天:指春天的景色。倚:依仗。 径:小路。 香:气味芬芳。 衔:用嘴含着。燕子:燕子是候鸟,春季时从北方飞来,秋天又返回北方。衔:嘴里叼着。 荇蒂:即荇菜的茎,一种水生植物。 戏:玩耍。 白苎(zhù):白色的丝织品。朝初:早晨刚起床的时候。 试:试衣。 清言:清静的言论,指隐居生活的平淡、清静和无为。世易忘
诗句释义: 1. 客中春暮 - 指身处他乡的春天末季时节。 2. 不见春和候 - 表示未能欣赏到春天的美好时光。 3. 开门失翠微 - 形容门后的景象因季节变化而变得暗淡,无法看到春天应有的绿意。 4. 莺声悲冻在 - 莺鸟的声音因为寒冷而显得悲伤。 5. 花气怨春稀 - 花朵散发出的气息因为春天的短暂而显得哀怨。 6. 地远谁修禊 - 指的是在遥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