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态久方见,人生已浪过。
长鸣学蜀帝,善泪像湘娥。
雨掩春山重,江埋宿雾多。
紫貂裘敝尽,季子不归何。
【注释】
羁旅无聊自嘲:在异乡流浪,无聊时自我解嘲。
世态久方见:世态炎凉,长久才显现出来。
长鸣学蜀帝:学学古代蜀地的帝王,以自喻。
善泪像湘娥:形容自己的眼泪像潇湘女神一样多。
雨掩春山重:雨水遮住了春天的山,景色显得沉重。
江埋宿雾多:江水淹没了早晨的雾气。
紫貂裘敝尽:紫色的貂皮衣服已经破旧不堪。
季子不归何:季子指春秋时代的楚人屈原,他不回家又有什么意义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异乡的感慨之作。首联两句说:“世态炎凉,长久才显现出来;人生已浪过,世事已看透。”诗人感叹自己身处乱世,身不由己,只能任凭世事的变迁,而对世态炎凉、人生百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颔联“长鸣学蜀帝,善泪像湘娥”是对自身境遇的抒发和自慰。诗人以蜀帝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身处乱世,但是有一颗忠君爱国的心;同时把自己比作湘妃,表示自己虽然身世遭遇坎坷,但是仍然有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忧虑和自己的处境无奈的情感。
颈联“雨掩春山重,江埋宿雾多”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雨水笼罩着春天的山峦,使景色显得更加凝重;江流淹没了早晨的雾气,使得整个江面都变得模糊不清。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尾联“紫貂裘敝尽,季子不归何”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无奈感。紫貂裘已经破旧不堪,无法御寒,而屈原却依旧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愿意归隐。这两句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的无奈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不安。
整首诗通过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他在异乡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诗人通过对世态炎凉、人生百态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担忧和不安的表达,展示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