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直
丁未秋尽,我前往庐山未能如愿,便留在石莲洞。 未果岩泉卧,非关嫁娶迟。 出门已解缆,息辔滞寻师。 锦涧望中适,天池梦里追。 寄言云外侣,春共采金芝。 注释: 1. 丁未秋尽:指的是农历丁未年(即1009年)的秋季结束之时。 2. 庐山:中国江西省的一处著名风景区,也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以山水景观著称。 3. 石莲洞:位于庐山的一个洞穴名称,传说有仙人居住。 4. 未果岩泉卧
【译文】 在空荡的王殿中留宿,提壶到更深的门上。 山深天也更远,岩石古老佛长久尊荣。 曲涧浮着酒杯慢悠悠,幽花簇拥席间花繁盛。 高歌冲出洞口,凉月映照江村边。 【注释】 1. 观山寺:位于今浙江江山县。 2. 留醉:留宿。王殿:指寺庙中的大殿。空:空空的。 3. 提壶:提着酒壶。石门:寺院山门外的石桥或石洞。 4. 岩古:岩石古老,形容山势险峻。长尊:久存,长久存在。 5. 涧:小溪。觞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诗句的意思判断正误。此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注意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诗意。如“罗含后亦来”“人今馀故迹”等都是重点词句。 【答案】 译文:年轻时我谈经论道,罗含也来到此地。人已不在,只剩下过去的遗迹。世道变迁,早失高才,门户留妻女
【解析】 这是一首赠诗。作者借“住石莲洞”的念庵先生,来抒写自己对佛道的参悟。“青莲居士宅”,以青莲居士喻指念庵,“黄石老人书”以黄石老人喻指先生。颔联点明赠意。“久已从吾好”是说先生早就知道我的爱好;“翛然应物虚”是说先生的学问与佛家道理一样,不执着于物,而是随缘自适。颈联两句互文见义,意思是:淡泊的云彩空幻了色相,修长的竹子显现出真如本性。尾联的意思是:凡俗之人也能理解这种境界
这首诗描绘了石莲洞的自然景色和环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避世的生活态度。 首句“石洞何寥廓”,描述了石洞的广阔无垠,给人一种空旷寂寥的感觉。 次句“石莲朵更奇”,则进一步描绘了石莲花的独特之处,它不仅美丽而且稀有。 第三句“窍从天地凿”,形容石洞的深邃,仿佛是从天地间开凿出来的。 第四句“花是鬼神为”,则进一步描绘了石莲花的美丽,它似乎是由鬼神创造出来的。 第五句“山曲藏兰若”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嘉佑。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岂不待婚嫁,吾归吾奈何。——难道我不想结婚吗?但我只能归去。 2. 世情先老绝,游兴傍秋多。——世间的情感已经消磨殆尽,但我出游的兴致却在秋天更加浓厚。 3. 五老鞭龙到,三江摘叶过。——有五位老人用鞭子驱赶着龙,我跳过三条江,采摘着树叶。 4. 云空从直上,濯足于银河
【注释】 同:与,和;通天岩:在福建永福县,有山名通天岩。欧阳曰穑:作者的朋友。相与:一起,相互;携僧往:带着和尚一起去。悠然:闲适的样子;并鸟还:指随同鸟儿一起返回。层巅、曲洞:都是山的高处或深处。泠泠:声音清亮。世间:指尘世。 【赏析】 这是一首游山赏景诗。诗中表现了作者游山时的心情。全篇写景,以“流光”开头,点明时间是傍晚,以“幽意”结尾,表明心情是怡然自得的。 首联“流光悲过客
【注释】 挽李光禄祖母:这是一首悼亡诗。李光禄,即唐玄宗的舅父李林甫,曾任宰相。李林甫之母是李令伯的妻子,所以诗人以李光禄为李令伯的丈夫。 令德:指美好的德行。天孙:即天上的神仙,这里指皇帝、天子。 徽(hui)音:美的声音。泽国:恩泽之地。倾:充满。 列:排列。奕世:累世,代代。石麟:麒麟,古代吉祥物。生:出现,诞生。 象服:象牙雕饰的衣服。恩方渥(wo):恩情深重。鱼轩:鱼形的车盖,帝王所乘
坐林中 岩居一事稀,移屧过林围。 荒舍无沽酒,隆寒未换衣。 坐深樟子落,意静鸟声微。 真有丘中况,随方得所归。 注释: - 坐林中:坐在树林中的某个地方。 - 岩居一事稀:在山岩中居住,很少遇到事情。 - 移屧过林围:走过树林的边沿。 - 荒舍无沽酒:荒废的小屋没有卖酒的地方。 - 隆寒未换衣:严寒天气没有更换衣服。 - 坐深樟子落,意静鸟声微:坐在深树里,樟子的落下和鸟儿的声音都很细微。 -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这是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注意结合题目所给的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本诗是五言律诗,其内容大意为:山体裂开奇景无穷无尽,更疑琪树层叠错落有致。穿篱的鹿豕惯于来往,争席的野人曾来此居住。高悬在山巅的水流,弯曲垂下石缝里的藤蔓。追求名望仍未结束,住在这里混同于禅僧。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