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翩翩
【注释】 六出花:即雪花。折:折断。郎:指丈夫。无冰雪:指没有严寒。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女子思念夫君的情怀和处境,全诗用典贴切、自然,情真意切,意境幽深。 第一句是说窗前有雪花飘落,这雪花就是“六出花”。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六出花”多指雪花。这里借雪花来比喻夫君归来。 第二句“心与寒风折”,意思是她的内心像被寒风吹折了一般。这一句表达了女子对夫君的深深牵挂和思念之情
襄阳踏铜蹄,其三 骏马踏铜蹄,金羁艳陇西。郎应重意气,妾岂向人啼。 注释与赏析: - 骏马:描述一匹马的雄壮和美丽,暗示了诗人对这匹骏马的喜爱和赞美。 - 铜蹄:指马的蹄子用铜制成,通常用于装饰或显示身份。 - 金羁:指马的缰绳用金色装饰,显示出主人的身份地位。 - 艳陇西:形容马色貌鲜艳,来自陇西地区,可能意味着马的血统和品质。 - 郎应重意气:这里的“郎”指的是年轻的男子
注释:我还记得自己曾经折下杨柳送别,在长亭上赠给那匹骏马(玉骢)。现在,柳絮已经变成了白色的杨花,每天都随风飘散。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离别相思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诗中以“忆”字开头,回忆了与亲人或爱人分别的情景,用“长亭赠玉骢”展现了离别时的豪情壮志。然而,现实的残酷却让这份豪情化为泡影,诗人只能在白日里看着杨花随风飘散,感叹时光的无情。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诗首句“风雨滞残春”中一个“滞”字,点出了春天迟来,而春天的迟到又使诗人感到愁闷;第二句“岂但梨花闷”,一个“闷”字,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愁闷。第三句“梦里万重山”,写梦中所见之景,暗含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第四句“叠起江南恨”,以“恨”字收尾,写出了思乡之情。 【答案】 译文: 春风迟迟不来,使人感到愁闷。难道只是因为梨花落得太多太急?
【注释】: 莫漫 不要随便。 采莲藕 采莲花时,不要随便采摘荷叶下的莲藕。 柳丝长 柳条很长。 问姑姑知否?请问姑姑,这柳树的枝条长得怎么样。 【译文】: 小姑在池塘里采莲花,不要随便采莲藕。 采莲子时,不要随便摘取荷叶下的莲藕。 柳树长长的枝条,请告诉我它长得怎么样? 【赏析】: 本诗写一位姑娘在采莲时对同伴的嘱咐。她要大家注意安全,不要随便乱采莲藕,因为柳丝长了会缠住手
注释:襄阳踏铜蹄 其二 汉水自悠悠流淌,男儿自要远征。 不知别离后何时相见,何时到宜城。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远方丈夫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句写汉水的悠长和男儿的远征,为后文抒发离别之苦作铺垫;二句直接点明主旨,表达对丈夫远征的担忧与牵挂;三、四句描绘了妻子因思念而失眠的情景,展现了她内心的痛苦与煎熬。整首诗情感真挚,细腻入微,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了人物的情感变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注释:襄阳是古代地名,铜蹄是古代的一种马具。诗人是当地人,他喜欢喝当地的酒。如果还没醉,他就和情人说话;而当情人清醒后,他应该回头离去。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情人在襄阳的情调。首句“襄阳踏铜蹄”表明诗人是当地人,他喜欢喝当地的酒,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次句“郎自襄阳人”,说明诗人是襄阳人,进一步突出了他的地域身份。三
【赏析】 《采莲曲》共三首,这是其一。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夏日江南采莲图:湖面如镜,映照着红艳欲滴的莲花,香气阵阵扑鼻而来。少女们轻歌曼舞,尽情享受着美好的时光。其中“荡”字是全诗的关键处,它既指动作,又含有双关之意:一是指水波荡漾,二是指少女们相互嬉水,双双对对。“荡”与下句“两鸳鸯”相照应,将画面上欢腾跳跃的少女们,和水中嬉戏追逐的鸳鸯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全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怨辞 其二 妾作溪中水,水流不离石。 君心杨柳花,随风无定迹。 注释与赏析: - 译文: 我的泪水如溪流般流淌,却始终围绕在石头周围无法离开。你的心思就像那随风飘散的柳絮,没有固定的方向和归宿。 -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对情感的无奈与执着。她如同溪中的流水,虽清澈却终归寂静,无法触及到真正的情感深处。而她的爱情如同随风飘散的柳絮,难以捉摸,无处安定。这种对比强烈的手法
【注释】 三月春无味:指春天的美景,但因时值三月份,所以没有生机。 杨花惹晓风:杨花飘飞在早晨的微风中。 莫行流水岸:不要走到水边。 片片是残红:岸边的花瓣一片一片地飘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百花盛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可是,春天已经过了三个月,春天的美景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变得索然无味,就像诗人所说的“三月春无味”。而此时,柳条刚刚发芽,杨花正随风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