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烈
解析 诗句与译文: 1. 江月晃重山 立春 - 这句诗意味着春天的江景,月光下重峦叠嶂,显得格外清晰。"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春天的开始。 2. 新剪钗头彩胜 - 指新年时女子用彩线扎成的各种装饰品,如钗头。这里的彩胜可能是指一些带有吉祥图案的装饰物品。 3. 开先爆竹轰雷 - 描述春节期间放鞭炮的景象。爆竹声震天响,象征着驱除旧年霉运,迎来新的一年好运。 4. 土牛鞭动报春回 -
南歌子 夏景 樱缀珊瑚赤,梅悬金弹黄。一帘槐影送微凉。菡萏香生风扇、落斜阳。 玉液龙泉色,琼浆雀舌香。枕看新月映纱窗。忽听数声渔笛、起沧浪。 释义: 樱花点缀着像珊瑚一样红色的花朵,梅树挂满了像黄色的金色弹丸一样的果实。一帘的槐树影子送来了微微的凉意。荷叶散发出清新的香气,在风中摇曳生姿。落日的余晖映照在荷花上,仿佛被点亮。 龙泉水清澈如玉,琼浆玉液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解析】 本词是一首描写夏景的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意境开阔,笔力雄健,气势豪放,风格俊迈。 “春光流去新光续”,春光逝去了,新光接续着它。 “景推迁、嫩槐新竹”:景色在推进,新的景物不断涌现。 “看雨涨溪流,高悬瀑布,千尺寒飞玉”。溪水上涨了,高处有瀑布,如千尺寒飞的玉一样。 “试对青山迎翠色”:试着面对山峦迎接那青翠的颜色。 “见万嶂、树阴浓绿”:见到万峰重叠,树荫浓密。 “画舫迎风
注释: 1. 青玉案:一种酒器。 2. 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3. 应期到:燕子按时归来。呢喃:形容燕子的鸣声。 4. 绿遍川原:指春天到来,草木茂盛,绿色覆盖了大川平原。红减半:指春天到来时,花朵开始盛开,但红色花已经凋谢了一半。 5. 酬神赛会:为了祭神而举行的一种聚会。花阴人集:在花树下聚集的人们。深处芳洲畔:指在风景秀丽的地方,靠近水边的草地。 6. 金罍醁频频劝
【注释】 阮郎归:词牌名,属中吕宫调。 红英乱点别风枝:红花像雨点一样落在别的树枝上。红英,指红花。乱点别风枝,比喻女子的美貌动人,引起男子的爱慕之情。 绿杨黄鸟飞:绿色的杨柳树上有黄色的鸟儿在飞翔。 鸳鸯戏水水涟漪:鸳鸯在水中嬉戏,水面荡起涟漪。 倚楼日坠西:靠在楼房上,太阳已经落山了。 凝眼望,忆郎归:凝视远方,盼望着丈夫归来。凝眼望,形容目光专注、深情地注视远方。 远山锁黛眉
【诗句释义】: 1. 憔悴懒妆眉。 - 描述一个因疲惫或忧伤而无心打扮自己的女子,用“懒”表现了这种状态。 2. 对镜方知。 - 当女子照镜子时,她才意识到她的外表已经变得憔悴,从而引发了内心的感慨。 3. 愁肠难解腻如脂。 - 描述了女子因忧虑而感到的极度不适,如同被油腻物质缠绕一样。 4. 送过春华新景换。 - 春天过去,新的景色开始出现。这里的“新景”可能指的是新的希望或机遇。 5.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鉴赏,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本题中,“西江月”是词牌名,“赠别”是题目。第一句点明送别之事。第二句写目送飞鸿。第三句以“行云流水”“镜欲圆”“孤影懒烘红日”等词来描写离别时的情景,既写出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也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第四句用典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全诗如下: 吟眺处,江雨正霏霏。 九叠云华苍巘秀,一川烟浪白鸥飞。 此景十分奇。 吟眺罢,客思正依依。 拄杖寻诗双屐履,扁舟垂钓一蓑衣。 此趣几人知。 注释: 1. 吟眺处:在一处可以吟诗眺望的地方。 2. 江雨正霏霏:形容江面上的雨像细丝一样飘洒,非常细腻。 3. 九叠云华苍巘秀:形容山峦层层叠叠,云雾缭绕,景色秀丽。 4. 一川烟浪白鸥飞:形容江水弥漫着烟雾
【注释】 晓:早晨。次韵:和原诗的韵律相合,但内容上与原诗不相关。夫婿:丈夫。慵整:懒得梳理整齐。青镜:指妆台前的镜子。阳台:《列仙传》卷上:“巫山神女曰:‘吾为高唐观赋云雨,楚怀王游于此,梦见与神女交。’”《文选·张衡<思玄赋>》:“魂游于天兮,梦归乎神。”李周翰注:“屈原《离骚》曰:‘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碧梧:碧绿的梧桐树。井:井阑,井栏。 【赏析】 这是一首伤别词
南歌子(其一) 蛾眉羞自画,鸾台懒对匀。罗衣不任带宽裙。孤擎玉盏、酒病厌沾唇。心去随流水,花开独掩门。阳台何日驾飞云。凄凄衾冷月初昏。 释义: 蛾眉羞自画,指女子对自己的美貌感到害羞而不愿轻易描绘。鸾台,古代皇宫中的一座楼阁,这里指代皇宫。罗衣不任带宽裙,指穿着宽松的罗衣,却因为腰带过宽而显得不合身。孤擎玉盏,独自拿着玉盏饮酒,形容孤独的状态。酒病厌沾唇,因为饮酒过多而感到身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