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仲
诗句原文: 渺渺洞庭水,茫茫接天日。 有时烟云生,巨宇皆涨郁。 中有鱼鳖窝,中有龙蛇窟。 网者非一人,钓者非一匹。 所喜鲟与鳇,得之为尤物。 先以贡至尊,后以输郡邑。 斯味固可嘉,不过助... 译文: 洞庭湖的湖水浩瀚无边,阳光照映在湖面上。有时云雾缭绕,天空显得更加广阔。湖中有鱼鳖的巢穴,也有龙蛇的洞穴。捕鱼的人和打鱼的人都不少,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捕到珍稀的鲟鱼和鳇鱼。这些鱼被献给了皇帝
注释: 种花:种植花草,比喻做事。 天亦不管人:上天也不管你。 浮云变苍黑:飘荡的云变成一片黑暗。 嗟哉此何言:感叹这是什么意思呢? 老矣中怀窄:年纪大了,心里狭隘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天亦不管人”,意味着天地自然,不关心人事,与后文形成鲜明对比。次句“浮云变苍黑”,描绘了大自然的变化,暗示着世事沧桑,变幻莫测。第三句“嗟哉此何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中的诗句,全诗如下: 磨杵可作针,初闻未之信。 凿山能至海,或者费言论。 一朝反复思,重思有遗恨。 今观磨杵者,成功在分寸。 不日可成针,针成美人问。 世有凿山人,移高就深浚。 深者泉流海,海通舟可运。 美人爱弄针,焉知起磨钝。 舟子乘活流,那闻山石峻。 问之何为然,心坚工可尽。 心坚无难为,志立无坚阵。 心可夺天工,志可消鬼衅。 自从坚我心,百度皆巽顺。
这首诗的原文和对应的译文如下: 纪异 建元之戊辰,二十有三日。 凌晨望四郊,已被黄埃汨。 阵阵如飞烟,眯目箕扬急。 咫尺失江山,沟池各填没。 飞廉起震号,屏翳愈障郁。 有如混沌初,迷蒙水泥淈。 三辰失其缠,五纬尤慌惚。 飞鸟惊网罗,彷彷伏幽密。 鱼龙隐渊深,虎豹投岩窟。 妖氛助焰威,百怪乘以出。 老幼怖且忧,道路走徒卒。 我心实匪宁,畴能不惊怵。 天实仁爱心,示戒欲无忽。 吾皇肃然兴
【注释】: 1. 鸿皞:指夏朝。2. 羲皇:古代部落联盟首领。3. 景运:帝王的运数。4. 圣神:指帝王,皇帝。5. 皋夔:尧舜时的大臣。6. 伊周:指周公旦、邵公。7. 顾我何如人:我与他们相比如何?8. 草茅:指平民百姓。9. 平生:一生。10. 经世:治理天下。11. 安边:安抚边境。12. 董贾:指西汉初年著名丞相萧何、曹参。13. 简篇:指《尚书》。14. 要之:总之。 【赏析】:
【注释】: 1. 萤火能自照:萤火虫自己能够发光照亮自己。 2. 不过乘幽阴:不过只是利用昏暗的环境来照明罢了。 3. 鹪鹩共翱翔:鹪鹩鸟共同飞翔。 4. 不过守榆林:不过只是在守护着榆树林而已。 5. 操舟泛溪曲:驾着船,在溪水弯曲的地方行驶。 6. 岂知沧海深:哪里知道大海的深度呢? 7. 蹑足登邱陵:踮起脚尖登上山丘。 8. 其如泰山岑:那又如同泰山之巅一样高不可攀。 9. 初逢辽东豕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涉及到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作者在文中的重点陈述,并且要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加工概括,侧重考核信息的提取与分析的能力。 题干要求对诗歌逐句解释并赏析,首先翻译诗句,然后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人心苟不常,天地也局促”意思是:人如果心地不长久,天地也会显得狭隘。“憔悴对江山,含愁妒花木”意思是
《种菊》 注释:- 种菊:种植菊花。 - 望菊生:期望菊花能生长茂盛。 - 种早得菊早:希望种植的菊花能够及早开花。 - 前来日已迟,种之聊草草:意思是说,由于时间已经晚了,所以只能匆匆忙忙地种植。 - 但令供老兴,讵敢望菊好:只要能够带来一些乐趣和满足感,我就不奢求它的美丽了。 - 栽培尽我心,连月未放倒:我尽心尽力去栽培,但菊花却迟迟不开花。 - 西风起寒吹,百卉半枯槁
【译文】: 三天没出门,连绵雨阻挡了我。 抬头看向东南角,乌云遮住了天空。 沟水波纹粼粼,平地变成洲渚。 长空迷离远山,高丘淹没在岛屿。 石涧流泉哗哗,打在砧杵声中。 午夜颓垣断壁,房屋坍塌不计其数。 惊骇扰动里巷,商旅慌忙逃离。 农民的庄稼一半不结,烂了的豆类与黍稷。 穷苦人家多次中断吃饭,富人没有多余的存粮。 只听到老人小孩啼哭,壮汉也感到凄惨沮丧。 唉!我是国家的财政,所忧虑的是仓庾。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逐一分析。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现象,重点掌握课本中的词语的古汉语知识。 “人生苟适意,抚景聊自足”,大意是:人生在世只要心情舒畅就满足了,面对美景也感到自得其乐。这里“苟”意为“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