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皞既已还,羲皇岂终逝。
景运开皇明,圣神代相继。
皋夔拜冕旒,伊周拥丹陛。
顾我何如人,草茅亦遭际。
平生学问心,舒写焉敢蔽。
岂无经世谟,亦有安边计。
董贾一片心,踊跃不自制。
作书献九重,宁为形迹滞。
君臣岂偶然,天地相交济。
谁云畏简篇,要之终无愧。
【注释】:
- 鸿皞:指夏朝。2. 羲皇:古代部落联盟首领。3. 景运:帝王的运数。4. 圣神:指帝王,皇帝。5. 皋夔:尧舜时的大臣。6. 伊周:指周公旦、邵公。7. 顾我何如人:我与他们相比如何?8. 草茅:指平民百姓。9. 平生:一生。10. 经世:治理天下。11. 安边:安抚边境。12. 董贾:指西汉初年著名丞相萧何、曹参。13. 简篇:指《尚书》。14. 要之:总之。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写诗人对君臣关系的感慨以及自己的志向。全诗共分四层意思。第一段,写诗人自比为鸿鹄,认为天地间自有天命。第二段,写君王的运数和贤臣辅佐的情况;并表示自己也有安邦治国之才,但不敢以私情相求。第三段,写诗人自比为皋夔、伊周,表示自己是忠君爱国的。第四段,表达自己对朝廷献书的渴望和不惧被贬的决心。
首联“鸿瞐既已还,羲皇岂终逝?”,诗人把自己比作鸿鹄,认为天地间自有天命,而夏桀、商纣却终究难逃灭亡的厄运。这里暗含着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贤明君主的向往。
颔联“景运开皇明,圣神代相继”,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态度。他认为国家大治,是因为有了贤明的君主。这既是对现实的一种积极回应,也是对理想的一种美好寄托。
颈联“皋夔拜冕旒,伊周拥丹陛”,诗人将自己比作历史上的贤臣皋夔、伊周,表示自己也有为国家效力的志向。这里的皋夔、伊周,都是历史上的名臣,他们的忠诚和智慧,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尾联“顾我何如人,草茅亦遭际”,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出身卑微,但却也得到了国家的重用。这一联既表达了他对自身境遇的满意和自豪,也流露出一丝无奈和遗憾。
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比较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他把自己与皋夔、伊周相提并论,表明自己也是有才能、有抱负的人。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朝廷献书的渴望和不惧被贬的决心。这种表达方式,既表现了诗人的自信和豪情,也显示了他的胸怀和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