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仲
闻从弟时际讣音 甲科领荐吾先老,兄弟同袍汝独贤。 闻讣远来情悄悄,开缄无那泪涟涟。 扶携每有家乡梦,光显曾期日月边。 独立天涯谁是伴,雁声惊起五更眠。 【注释】 1. 甲科:科举考试的别称。 2. 时际:指时日已至。 3. 乙科:指科举考试的一种等级,次于甲乙两等。 4. 领荐:推荐或举荐。 5. 先老:年长者。 6. 乡党:乡里之人。 7. 遥:遥远。 8. 潸潸:眼泪流下的样子。 9. 扶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风格不正确,内容的准确性过高等问题。 “孤山连水水连天”,首联写景,描写了诗人游历君山时所见的湖光山色,以一“连”字写出了湖水与天空交融的壮美景象
诗句一: 一点青山一片云,湖中烟景四时新。 译文: 在这片青山之上,云雾缭绕,仿佛是天地间的一抹轻纱,湖水映照出的景色,四季变换,美不胜收。 赏析: 此句描绘了君山的自然风光,青山和云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湖中的景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展现新的美丽,体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诗句二: 居无庐舍惟禅寺,人有梵僧共鸟邻。 入望渺然都是水,静观真觉不沾尘。 译文:
这首诗是诗人闻谭一元去世后的悼词。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 1. 夺魁元是出群材,同领乡书上国回。 注释:这里的“夺魁元”可能指的是闻谭一元在科举考试或其它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一名。同时,他也被选为领导,带领着家乡的人一起前往京城(上国)。 2. 冀北久无收骏足,粤南谁更觅珠胎。 注释:这里的“冀北”和“粤南”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地域名称,分别代表着北方和南方
【注释】 过大荆驿:指经过大荆驿。次韵:依原诗韵,用原词句作答。大荆驿:古驿名,在今河南淅川西南。 过:经过。荆:荆州,州治在今湖北江陵。台:驿台上的亭子。高:高耸。望眼长:远眺。冲要:交通要道。接疆场:连接边境。 鸟声啁哳:小鸟鸣叫声。树影交加:树枝交错重叠。粉墙:白色的墙壁。 远岫:远处的山峰。笼烟:被云雾笼罩。将暮色:将要黄昏。片云:片片云彩。拖雨:飘下雨来。送秋凉:带来秋天凉爽的气息。
游君山六首 万顷沧茫寄一山,山中元自隔尘寰。 四围古木撑云汉,一带长藤锁石关。 柳毅井边青草绕,轩辕台上白云闲。 老僧也解知人意,山果供茶送客还。 注释: - 《游君山六首·其一》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君山景色的赞美和感叹自己与同僚不能一同前来游览的无奈。 - “万顷沧茫寄一山,山中元自隔尘寰”描绘了君山广阔无垠、孤高脱俗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心中的自由与超然。 - “四围古木撑云汉
【注释】 游君山:指游览洞庭湖中的君山。君山,在今湖南岳阳市西洞庭湖中。六首:这里指作者游览君山的诗作共有六首。 雁来时节菊花天:秋天是雁南飞的季节,也是菊花开放的时期。“天”指天空,即天空。 游走何人敢过年:意思是说,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谁还会想到什么年节的事情呢?“何人”是疑问代词,犹“那”,表示疑问语气。“敢过年”犹言不敢过,不敢度。“度”指度过、经历。“何人”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湘妃庙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悠久历史和沧桑变迁的感慨。 “谒湘妃庙”四句描述了作者前往湘妃庙的情景。焚香展敬,表达了作者对湘妃庙的尊敬;千古荒凉,反映了湘妃庙的历史沉淀;枕碧流,描绘了湘妃庙周围的自然景色;擎日古松皆错落,展示了湘妃庙周边的自然风光,古松参天,错落有致。 “苍梧道远心长苦”四句,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对湘妃庙的感情。苍梧道远,意味着湘妃庙距离作者遥远,难以到达
诗句原文: 万顷沧茫寄一山,山中元自隔尘寰。四围古木撑云汉,一带长藤锁石关。柳毅井边青草绕,轩辕台上白云闲。老僧也解知人意,山果供茶送客还。 译文: 万顷的湖面辽阔无垠,只寄寓于这座青山。山中仿佛与尘世隔绝。四周环绕着苍劲的老树撑起了云汉的天空,长长的藤蔓缠绕在石关之上。柳毅井边的青草环绕,轩辕台上白云悠闲地飘荡。僧人也理解人们的心意,他们供应的山果供客人品茶。 赏析:
【注释】 轩辕:黄帝的号。遗迹:古迹。 论道客:指道士。 仙台:即飞仙台,相传为黄帝升天之处。 丹法:炼丹方法。 缪悠:长久。 逐客:被驱逐的人。 【赏析】 《登飞仙台》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诗以“世故消沉万事休”开篇,点明题旨。首联“轩辕遗迹几千秋,世故消沉万事休”,写飞仙台的传说与历史,表明世事沧桑、人事更替,已无多少值得留恋之事。颔联“论道客归空白日,垂湖龙去不回头”,写道士们离去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