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林
诗句释义 1 金园 - "金"字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地名,可能是古代的地名,或者是指某个地方因为其豪华或珍贵而被称为“金”;"园"则意味着一个园林或者花园。 2. 芳菲不可寻 - “芳菲”通常用来形容花香扑鼻、色彩斑斓,这里可能是指春天的美景难以寻找。 3. 金园乔木翠森森 - 这里的“金园”和“乔木”都指代一种树木,可能是银杏树或者其他珍贵的树种;“翠森森”描述了树木郁郁葱葱的样子。 4.
【注释】 隔岸:指两岸之间;薛萝:薜荔,一种植物。 傍溪庭院晚凉多:傍(靠近)溪水边的庭院,傍晚时分很凉快。 飞去:形容文禽即画眉鸟的鸣声。 纤歌:柔美的歌。 人在荷花荡里过:在荷花荡中度过。 【赏析】 本诗描写了一幅夏日景色:风和日丽,庭院幽静;晚风拂面,荷花荡里人们欢歌笑语,一派宁静而欢快的氛围。 这首诗是写景之作,以“四景”为名,实际上写的是夏日的四种景物,分别用四个自然景观来概括,即山
【注释】: 六出:指雪花,六出即六瓣,比喻梅花。滕神:滕昌佑,唐代诗人。璚瑶:玉石。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作者以清高傲世的态度赞赏梅花不屈于严寒和风霜的品格。 首句“六出花开不待春”是说梅花在百花尚未开放之前就独自绽开了,它不依赖春天而自己开放了。“六出”,指雪花;“开不待春”,即指梅花在冬末早春之时就开放了。此句既写梅花的早放,也寓有诗人自己的高洁品格。 次句“滕神工巧夺天真”
和常斋见贶诗韵三首其一: 千金养士筑高台,曾获扳龙附凤来。 偶为批鳞伤切直,故教垂翅暂低回。 其三: 君家住在钓鱼台,水色山光满目来。西日乍沉凉月上,南风初起暮潮回。体疲高枕从容卧,兴到新诗取次裁。我欲携琴同唱和,不知东阁几时开。 注释与赏析: - 其一:此诗描述了一位官员的生活环境及心境。“千金养士筑高台”暗示着官员对人才的重视;“曾获扳龙附凤来”则表达了通过努力获得高位的机会。然而
【注释】: 四景山水:指庐岳、洞庭湖、岳阳楼和洞庭湖。 天开:自然形成,非人工雕琢。 庐岳:即庐山,又名匡庐,在今江西省境内。 奠金鳌:古代传说中用黄金铸成的巨鳌,镇守着庐岳。 气势凌秋分外高:指庐山的山势雄奇险峻,到了深秋季节,更是显得格外壮丽。 云巢:云雾缭绕形成的洞穴。 闲倚:悠闲地倚靠在。 洞庭飞雁杳秋毫:意思是说洞庭湖上的飞雁,虽然秋天来临了,却依然翱翔于蓝天之中,与秋意无关。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根据要求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注意从炼字、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题中第一句“几日林霏暝不开”,“几”是虚数的词,“林霏”即林间的霏雾,“暝”指天色昏暗。这两句的意思是:几天来,林间霏雾笼罩,天色一直昏暗不晴,远远的青山绿树好像在飞翠入亭台。 第二句“钩帘闲探春消息”,“钩”指挂起来的意思
这首诗是诗人对同门好友的怀念之作,表达了他们对故土、友情和人生经历的共同感慨。下面逐句进行详细解析: 1. “青云自著祖生鞭”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族背景的自豪和尊重。"青云"常用来象征高贵和成功,"自著祖生鞭"则意味着他的成就和荣耀都来自于他的祖先们,如同他们为他的前进提供了动力和方向。 2. “转眼离群四十年” - “转眼”暗示了时间的快速流逝,诗人与同门好友分离已有四十年之久
诗句解析 1 "忆年三五在妆台,曾亦东涂西抹来。" - 回忆起过去,三五(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称为“上元节”或“灯节”)时,我在化妆台前忙碌的场景。那时我常随意地修饰自己的妆容,东涂西抹。这里的关键词是“三五”,即正月十五,也指节日或特定的时间点;“妆台”指的是化妆用的桌子或架子,常用来形容女性化妆的场景;“东涂西抹”形容杂乱无章的打扮或装饰,这里比喻过去的自己随性而为,不太注意打扮的细节。
【诗句解读】 1. "去日年才二十三,归来鬓雪已盈簪":此句描述了诗人离家时的年龄和归来时的变化。"去日"表示离开家的日子,"归来"表示返回家的时节。诗人在离家时只有25岁,而回到家乡时已经是40多岁了。这里的"鬓雪"指的是头发已经花白了,"盈簪"则是形容头发的白得如同盛满了簪子一样。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岁月变迁、从青年到老年的过程。 2. "半生勤苦成何事,两字清贫是美谈"
【解析】 此诗是诗人对友人的赠答,表达了对朋友的敬仰之情。 第一句:千金养士筑高台,曾获扳龙附凤来。 注释:这里用“千金”形容朋友对士人的礼遇,用“高台”形容士人受到的尊重。曾获得像“扳龙附凤”那样得到重用的荣耀。 赏析: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赞美了友人的厚德载物和崇高品格。 第二句:偶为批鳞伤切直,故教垂翅暂低回。 注释:我偶尔被贬谪,是因为我的直率,所以我暂时离开了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