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珝
注释1:但得人才即治安,不忧外侮敢相干。 释义:只要有了人才,国家就会安定,不用担心外部的侵犯。 注释2:学关世道方为士,业晓农家始是官。 释义:学问关系到社会风气,才是真正的士人;了解农民的生活和耕作,才能成为真正有用的官员。 注释3:国力在兵堪用少,虏情如鬼欲驱难。 释义:国家的财力主要用于军事开支时,就显得不够用了。而敌人的狡猾程度就像鬼一样,想驱赶却很难。 注释4:岂无一代奇男子
诗句解释: - 踏莎行 · 题草窗词卷:这是一首词,题目是“踏莎行”。 - 顾曲多情:指喜欢欣赏音乐和舞蹈。 - 寻芳未老:“寻芳”指游览名胜,“未老”表示不厌倦。 - 一庭风月知音少:整个庭院中,懂得自己心声的朋友很少。 - 梦随蝶去恨墙高:梦中跟随蝴蝶而去,却因为墙太高而感到怨恨。 - 醉听莺语嫌笼小:喝醉酒后听黄莺的叫声,嫌笼子太小,无法完全听到。 - 红烛呼卢:在红色的蜡烛前赌博。 -
注释: 《山中吟七首》,选自《文苑英华》卷一六二。“采薇”句,采摘野生的薇菜,制作成菜,用它来献给王公。“纫兰”句,采集兰花,做成篮子,用来装东西。“持以荐王公”句,将这种菜送给王公享用,希望王公能像水草一样地清白、纯洁、不沾污。“谓可蘋藻比”句,认为这样的献礼可以和水草相比,是洁净无邪的东西。“王公龋齿谢”句,说王公因为牙痛而谢绝了这种献礼。“王门何用此”句,问客人姓什么名什么,可能是孤竹子。
诗句原文: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 译文注释: 在这首词中,吴文英以"绿玉枝头一粟黄"形容桂花的色泽,用"碧纱帐里梦魂香"来比喻桂花带来的香气如何令人陶醉,仿佛是梦中的香气。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桂花的独特风情和诗人对它的深深眷恋。 赏析: 《浣溪沙·咏桂》不仅描绘了桂花的美丽,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之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
注释: 书墨竹 伯夷有宿世契,子猷结千古交。 烟外三叶五叶,雨中一梢两梢。 译文: 伯夷与孔子有世代相传的交情,王羲之和谢安也有千年不解之缘。 烟雨之中,只见那三根、五根竹子;雨水中,只有一根、两根竹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文人雅士——伯夷、孔子和王羲之、谢安之间的深厚友谊。他们之间有着世代相传的交情,这种交情跨越了千年,成为永恒的佳话。而王羲之、谢安之间的交情更是超越了时间的限制
《富池庙》是宋代诗人毛珝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读者。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1. 船头蜀锦三千尺:描述了船头悬挂着的锦缎,其长度达到三千尺,极为壮观。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叹,也可能隐喻了诗人在政治生涯中的地位和影响。 2. 倒影长虹浸寒碧:锦缎的倒影在水中形成一条长虹,色彩斑斓,与周围的寒碧水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
【解析】 本诗是一首寓言诗,诗人以“山中吟”为题,借咏“山中人”的言行和行为,抒发了对世俗的厌恶之情。全诗四句,每句一意,前两句写山中人“不思而居”与世无争,不慕名利,自甘寂寞的生活状态;后两句写他虽“不弃”,但“去去终何归”?既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黑暗的愤慨。 【答案】 注释: ①开篇即点明题目中的“君”、“我”、“此”,表明这是一首寓言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概括。“槲叶可以衣”,槲是枫树的别称,树叶可制为衣;“松实可疗饥”,松子可食;“骑鹿下山去,儗说高人知”,拟议着自己骑马下山去,想告诉那些隐士高人自己的心迹;“高人不可得,纷纷却语谁”,高士难以得到,他们纷纷议论,不知该向谁说;“晓窗白云过,且自相同归”
``` 幽幽山上松,泠泠松下井。 白石当银床,青萝作修绠。 译文: 深深的山中有着苍翠的松树,清澈的井水在山下叮咚作响。白色的石子铺成了如同银床一般的小路,而青藤则做成了长长的汲水绳索。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诗人置身于幽静的山林之中,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自然风景画面。诗中的“幽幽”“泠泠”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山林中的寂静和泉水的声音,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同时,“白石当银床
【注释】 山翁:指陶渊明。文:指文章。时流:指世俗之人。沧浪歌: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词:指诗歌。调:指诗歌的格律。长年:指长期隐居。所业:指职业。耕钓:指耕种和钓鱼。偶得:即偶然得到。千龄龟:指千年的乌龟。遂通:于是能够通晓。八卦兆:指《周易》中的卦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题《山中吟七首》,表现了作者隐逸生活的情趣。 第一句“山翁不能文,亦免时流笑”说山野老翁不善于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