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澄
武担山 武陵寺废近千年,楼阁虚空锁碧天。 石镜月明尘匣启,玉棺霜晓漆灯燃。 巫云也自愁神女,锦水何须怨杜鹃。 不见后来亡国恨,金牛换得蜀山川。 译文: 武担山,这座古老的山峰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它位于成都市老城区的西北角,北较场内,据说是古蜀王开明王妃的墓冢。据西晋人常璩所著的史料《华阳国志》记载,“武都有一丈夫,化为女子,美而艳,盖山精也。”这句话描绘了武担山的神秘传说
我们需要逐句翻译这首诗,并附上注释和赏析。 第一句:温风两岸草虫声,水调邻舟动客情。 译文:温暖的风拂过两岸,草丛中有虫鸣声传来,水中的船只也随着节奏摇摆,触动了游人的思绪。 注释:温风 - 指温暖、舒适的气息。两岸 - 指的是两岸地区。草虫声 - 草丛中昆虫发出的声音。水调 - 水中的旋律。邻舟 - 附近的船只。动客情 - 触动了游人的情感。 第二句:野泊梦惟江鸟见,春宵月似玉人明。 译文
蜀王城 废城重访板桥边,吴苑于今尚铸钱。 满阁落花红不在,绕墙流水绿依然。 春风楼堞生荒草,秋雨宫门锁暮烟。 王气销残人世改,冷云乔木自年年。 注释: 1. 废城重访板桥边,吴苑于今尚铸钱:这座废弃的古城在重游时,发现了板桥的痕迹;而吴国(三国时期的吴国)的遗址,现在仍在铸造钱币。 2. 满阁落花红不在,绕墙流水绿依然:阁楼中落满了花瓣,那些曾经鲜红如火的花朵早已不再存在;而环绕在围墙旁的溪流
《遣愤四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 “茫茫西北几交兵”:“茫茫”形容视野辽阔,无边际地望去。“西北”指中国北方地区。“几交兵”意味着多次发生战争。这一句描述了中国西北地区频繁的战争场景。 - “那见沧溟跋浪鲸”:“沧溟”指的是大海,“跋浪鲸”是指翻腾跳跃的大鲸鱼。通过对比“沧溟”与“跋浪鲸”,诗人表达了对海洋的广阔和力量的敬畏
摩诃池 十里烟光蘸绿波,楼台倒影入摩诃。 蒲荒半掩游人艇,树密深藏宿鹭窠。 白浪一篙春载酒,红窗四面夜闻歌。 当时苑囿繁华尽,奈此凄清月色何。 【注释】 1. 十里烟光蘸绿波:十里之外,烟雾弥漫的光影映在湖面上。 2. 摩诃:梵语Maha音译的音译,意为广大、广大。 3. 蒲荒半掩游人艇:在蒲草茂盛的地方,有一半被遮盖的小船。 4. 树密深藏宿鹭窠:树木密集的地方,隐藏着鸟类的栖息地。 5.
舟夜 绿鬓去骎骎,孤舟南极临。 滩高挟风近,烛正入江深。 缺月行山鬼,飞霜照水禽。 彗长看渐短,喜慰厌兵心。 解析与注释: 1. 绿鬓去骎骎 - “绿鬓”指绿色的鬓发,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因为“绿鬓”常用于形容年老的男性。“骎骎”形容头发逐渐变白、衰老。整体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的头发开始变得苍白。 2. 孤舟南极临 - 描述了一个孤独的船儿在夜晚靠近北极的场景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人在江边小路上行走时,触目所感而写成。首句“浅草平沙极目秋”,写诗人行至江岸,看到一片平展的草地和沙滩。“浅草”是点明时间;“平沙”是说明地点;“极目秋”则写所见之景。这一句话是写景,但景中含情,写出了作者对眼前景色的欣赏和喜悦之情。第二句“回头步步看乌尤”,是说诗人看到前面有一座大山,山前有一条江。因为诗人站在岸边,所以回头看。这句诗是写景兼写事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作品,描绘了一幅战争的画卷。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宗藩周召辟金汤,手捧乾坤奉御床。 2. 创业夙闻盟带砺,专征今见误封疆。 3. 烽烟匝地清江浦,楼橹粘天黑水洋。 4. 一局残棋千载惜,虎门风雨恨苍茫。 注释: 1. 宗藩周朝召见李攀龙(李攀龙),手捧天地,如同掌管御驾一样。这里用“乾坤”指代天地,表示对李攀龙的赏识和器重。 2.
遣愤四首 极目萧条四海空,孤臣草莽泣秋风。 十年刍秣军无用,百两金缯国已穷。 赵社未墟由将帅,吴宫虽沼亦英雄。 冰天尚有桥山泪,洒遍龙沙万木红。 注释: 遣愤四首:这是一首抒怀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极目萧条四海空,孤臣草莽泣秋风。 十年刍秣军无用,百两金缯国已穷。 赵社未墟由将帅,吴宫虽沼亦英雄。 冰天尚有桥山泪,洒遍龙沙万木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联“晨光碧可怜,翠筱聚潭烟”,诗人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出清晨的美景。早晨的阳光洒满大地,碧绿色的水面上漂浮着翠绿的芦苇。这些景物在诗人眼中显得格外美丽,仿佛是一幅动人的画卷。 颔联“白鸟窥渔饭,苍鹰立猎船”,诗人进一步描绘出宁静的乡村景色。白鹭在湖中觅食,偶尔窥视着渔民的渔船;苍鹰则站立在猎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