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描绘了他游历蜀地的经历。 首联:“劫火馀灰冷,高城独至今。”意思是战争的火焰已经熄灭,只剩下了废墟和残垣,但是这座高高的城墙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颔联:“石龙蟠柱础,铁马卧壕林。”描绘的是古代建筑的风格,石头雕刻成的龙盘绕在柱子上,铁马则静静地躺在壕沟里。这些元素都象征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 颈联:“锁断宵扉敞,壶乾夕漏沈
【注释】: 黄鹤楼头作重九,黄鹤楼在武昌,重阳节登高饮酒习俗,作重九。“作”是创作之意; 吴山楚水空何有,吴山指吴地的群山,楚水指楚国的河流,空何有,意即何曾有什么?“空”字,表示没有的意思; 万里中原掌上看,中原指中原大地,掌上指手心,看,意思是看它一眼;“掌”字,是动词,意为看,这里强调了距离之远; 贾胡城郭摇杯酒,贾胡是指古时的西域少数民族,城郭指城墙,摇杯指举杯,这里指举杯祝福,摇杯酒
【注释】 望叙州:即望四川叙州(治今宜宾)。戎州:治今四川宜宾。故垒:旧时留下的营垒,萧萧:指军营中稀疏的草木。一片青山:指山峦,旗影里:旗帜在树林间摇曳。吊黄楼:唐僖宗逃难时,曾到泸州,建黄楼,以作行宫。西风:秋风。 【译文】 江水开阔云层散去,看见远处戍边的军队,昔日的营垒现在萧条冷落,夕阳西下。山峦苍翠,旗帜在树林间摇曳生姿。一阵秋风掠过,吹得军楼上的号角声哀鸣不已。 【赏析】
诗句输出:锦江东下绝句 译文注释: 春天的江风吹来的寒意比秋天还要冷,不必等到秋天才感受到忧愁。江水清澈如同镜子,山色青翠如同黛色,一叶小舟在雨雾中驶向眉州。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江景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悟。诗中“春江风信冷于秋”表达了季节变化带来的情感变化,春天的寒冷让诗人感到愁绪。而“水似镜奁山似黛”则形象地描绘了江面和山峰的颜色
【注释】 漫空:满眼。沙气:沙漠上的尘气。蜀姜黄:一种颜色。漏光:阳光穿过云层,照在高城上。鼓声:战鼓声。渔阳:郡名,古郡名,在今河北蓟县西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战场图景。首句“漫空沙气蜀姜黄”,写出了荒漠、烟尘弥漫的景象,暗示着战事的残酷与激烈。次句“一角高城漏日光”,描绘了夕阳下的高城,给人一种孤独无助的感觉。第三句“风色萧萧云黯黯”,写出了风的凄冷和云的阴暗
【注】1、函关驿:古驿站名,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南。2、千家:形容驿站众多。3、啼鸟不知人去尽:意思是春天来了,鸟儿不知道人已离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离别的感慨。诗中的“啼鸟不知人去尽”一句,通过春天的到来,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大自然的变化。而“春来犹管隔墙花”则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希望和期待。此外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绝,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旅途艰辛的感叹。前两句是描写诗人在山中行路时所见的景色。“午难开”,点明时间是中午时分。“半是苔”写出了山路上苔藓密布,人迹罕至,道路险阻。后两句写诗人在行进途中所遇到的情况:铃语声声,却行不得;乱山寒雨,马驮煤。这两句既写出了山路的艰难,又表达了诗人因长途跋涉而感到疲惫不堪。最后两句以“叹”字作结
诗句原文: 淩云石壁连乌尤,金焦两点浮中流。 恨无北固丹阳渡,亦是西南第一楼。 译文注释: - 凌云石壁连乌尤:形容山势高耸,直入云端,与“乌尤”相映成趣,描绘出山的雄伟气势。 - 金焦两点浮中流:指镇江的金山和焦山在江中突出,如同两个点一般显眼。 - 恨无北固丹阳渡:表达了诗人对没有能够到达北固山的丹阳渡的遗憾。 - 亦是西南第一楼:虽然金山和焦山如此壮观,但诗人更渴望能登上更高大
【解析】 “遥忆”即“回忆”,这里指诗人回忆起往事。“六扇纱窗树影横”意思是:六扇窗户,窗外的树影斜横。“荼蘼花下月微明”意思是:荼靡花开在月色微明的花丛里。“蛙声聒暖池塘白,庭院沈沈欲二更”意思是:蛙鸣聒噪着池塘里的水波荡漾,夜深了,天边渐渐泛出淡淡的星光,庭院沉沉,仿佛是二更天将到。此诗为作者回忆与友人欢聚的情景而作,全诗写景抒情,意境清幽,情致凄婉。 【答案】 遥 忆 六扇纱窗树影横,
【注释】紫塞:指紫塞关,古关名,在今甘肃。峰销:峰峦如削。青骡:青色的骡子,古代一种良马,也泛指马匹。唐天宝:唐玄宗年号。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游览利州皇泽寺时所见景色的感受。首联描写了紫塞关外的山峰如削立于天地之间,清气直冲霄汉,令人神往。颔联想象如果自己能够化身成唐玄宗,身居高位,享受荣华富贵,自然可以免遭长途跋涉之苦。颈联则由幻想回到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困惑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