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少时作 - "少时"指的是年轻时,这里可能指诗人早年的经历或性格特质。 2. 从来胆大胸膈宽 - 描述诗人自小就具有宽广的胸怀和无畏的性格。 3. 虎豹亿万虬龙千 - 形容诗人的勇气与力量,意指他能够面对强大的敌人(比喻为“虎豹”和“龙”,实际可能是比喻勇猛的敌人)也能从容不迫。 4. 从头收拾一口吞 - 表示诗人有雄心壮志,想要一气呵成、一举成功的豪迈气概。 5.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写莺在花间婉转啼唱,抒发了惜花伤春的感情。 “巧啭”句:“巧啭”谓莺鸟鸣叫时声音清脆动听。“风台”句:“风台”,指高敞的台榭;“回溪”,指曲折如带的溪流。这两句说:那巧啭的莺鸟飞上高敞的台榭,在曲折如带的溪流上空盘旋着歌唱。“清逾”句:意谓莺歌清越,其声之清,甚至超过石涧流水。“好去”句:意为莺歌声声,好得让人听了都惊梦入神。“无人心到辽西”:意思是说莺歌如此动听
【注释】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催归。 竹斋:竹屋。茅店:茅舍为店的小店。 云芜:云漫无际的原野。 风树:指树木被风吹动。 烟溪:烟雾弥漫的小溪。 残阳晓月:傍晚时分的落日和月亮。 巴蜀:今四川一带。 东西:方位词。这里指远近方向。 【赏析】 此诗以景寓情,写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怀念之情。首联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柳院竹斋茅店勾勒出宁静幽远的山村景色,云芜风树烟溪则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壮阔
【注释】 1.学佛:修习佛法。 2.居山林:居住在山林之中。 3.仪状(zhì zhuàng)野:仪表风度朴素自然。 4.道人:指佛教徒。 5.翩翩然:轻盈飘逸的样子。 6.悯悯:忧愁的样子,这里指忧患。 7.洒洒:流利的样子。 8.颠:高高的山顶。 9.冠其颠:比喻才能出众。 【赏析】 此诗为作者赞美一位有才学而又修持佛法的僧人之作。 首联写诗人对这位僧人的仰慕之情。“学佛”表明僧人修习佛法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挽石子重》。诗中描述了石子重在任职期间所做之事,以及他死后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 诗句: - 古重百里长,寄命谋托孤。 - 古重:指石子重,字重之,一字景初,号宾王。 - 寄命、谋托:指托付性命和重任。 - 百里:古代以里为单位,一里等于五百步。 - 长:长时间。 - 寄命:寄托命运。 - 谋托:谋划委托。 - 孤:指孤儿,指石子重的遗孤。 译文:
【注释】 出:出现。箭溪:地名,在今湖南湘阴县西南。 冉冉:轻轻浮动的样子。薄:迫近。 衡门:衡门山,山名,在今湖南衡阳县西南。此指衡山。 风入墙头丹杏晚:风儿吹动着红杏花枝上挂着的杏子,杏花也渐渐开放了。 高枝频飐乱花飞:树枝随风摇曳,花瓣像被风吹散了似的飘落下来。 【赏析】 诗是写春日景色的,但写得不从眼前景物说起,而是先从远望中的晴云说起。“晴云冉冉薄斜晖”,这是说天边的云彩缓缓地移动着
【注释】 ①德麟:僧名,名德麟。监院:即寺院中负责监督的僧人。②相:指佛、道二教的高僧。③无物:没有东西可以招待他。④延:邀请。⑤舌本:舌头的根。⑥乾:指水。⑦茶:指茶水。 【赏析】 送别友人归乡是诗人在官场上常有的事,而这首诗写得很有生活气息。 诗的第一句,“尽道吾庐登陟难”,这是说:都说我住处(庐山)攀登困难,其实并非如此。作者以否定的方式回答了别人对他的误解。 第二句,“上人得得到相看”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题达本庵 孩提无不爱其亲,不失其心即大人。 从此劝君休外慕,悦亲端在诚身。 译文: 孩提时没有不爱护父母的,保持自己的本性就是大人物。 从这劝你不要再追求外界的物质享受,要发自内心地关爱父母。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亲情的珍视和理解。他认为,孩提时代的人们,对父母的爱都是纯真而无私的。这种爱并不需要外在的表达,而是内心的一种真实感受。只要保持这种本性,就是真正的成人
这首诗是苏轼的《送德麟监院归天童》。 闻说淮民未免饥,春头已掘草根归。 注释:听说淮南的民众因为饥荒而生活困苦,已经到了春天,他们只能挖草根充饥。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淮民的困境,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关切。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的艰辛。 羡君稾载还山去,要挟星郎大字诗。 注释:羡慕你能够带着满满一车粮食回到山里,希望你能够用大字诗来表达你的志向和抱负。 赏析
注释:利名风浪日相催,青眼难于世上开。 何事诸君冒艰险,杖藜来入白云堆。 释义:名利如同风浪一般,每天不断地催促着我们前进。然而在世上获得青眼(即赏识、重视)却很难。为什么你们要冒着艰险,拿着藜杖走进那片白云般的世界呢?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朋友们的劝诫之作。诗人用“利名风浪日相催”来比喻名利像风浪一样无处不在,时刻都在推动着人向前。而“青眼难于世上开”则表达了在这个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