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珦
姚江舟中梦故人劝归 一舸寒江上,萧萧两鬓华。 不唯伤道路,终恐委泥沙。 宿雨添山霭,秋风起浪花。 故人应念我,梦里劝还家。 注释: 一舸:指一叶小舟。 萧萧:形容风声、落叶声等声音的凄凉。 两鬓华:形容年老的样子,两鬓泛白。 不唯:不仅、不只是。 伤:担心、忧虑。 终恐:恐怕、只怕。 委泥沙:沉没在泥沙之中。 宿雨:隔夜的雨水。 添:增加。 山霭:山间的雾气。 赏析:
【注释】 宿山庵:在山上的茅庵过夜。 绝顶:山顶。 一庵孤:一座小茅屋,孤独地立在山顶上。 清夜徂:深夜降临。徂,到。 出定:从打坐中出来。 山鬼:山林中的鬼魅。 泉落池应满:泉水流下,填满了池子。 云深树欲无:云层太厚,树木都快要看不见了。 何年捐万事:什么时候抛开一切杂念? 共跏趺:一起盘腿坐着打坐。 【赏析】 此诗写僧者宿山庵,夜半时山中幽寂之景及所感。首联“绝顶一庵孤
鄞中他山堰 碧浸他山古,梅梁昔化龙。 江溪一堰隔,禾黍四郊重。 绝唱思幽客,欢声遍野农。 长官功不朽,遗庙合歌钟。 注释: 鄞(yin)中他山堰:指位于鄞县境内的一座古代水利工程。 碧浸他山古:形容他山堰的历史久远,仿佛被绿色浸染一般。 梅梁昔化龙:相传在梅梁之上,曾有一位仙人化成龙,因此被称为“化龙”。 江溪一堰隔:表示江流与溪流之间被他山堰分隔开。 禾黍四郊重:表示田野里庄稼茂盛
【注释】 人与山同静,亭安紫翠间。 紫翠:指紫色的山石和翠绿的树木。 无时临镜水,终日见南山。 镜水:指镜子一样的水面。 子敬心犹杂,渊明意自闲。 子敬:王献之,字子敬,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 渊明: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坐来轻世事,薄暮鸟飞还。 薄暮:傍晚。 【赏析】 题于暇亭的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以“人”与“山”为题,写景抒情,寄情山水之中,抒发了诗人在宁静中求得心境平和、淡泊名利的情怀。
送别友人返回福建省城拜见中书,他准备前往安溪县上任。 在重云之中与我告别,扬帆起航时积雨还未停止。 预先担心千里路途艰难,难以寄出一封信。 暂居溪边的馆舍,不久将再次来到石渠。 明天空自凝望,舟船已经驶过桐庐。 【注释】:竹溪中书:指张九成(字子韶)。安溪:即漳州府。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友人即将离任赴闽省的临行之际所作。全诗写送别,却无一“别”字,而以送别来表现离别之难
注释 1. 九重:古代指帝王居所的外层宫殿,这里代指皇宫。思共理:思考并共同治理国家政事。 2. 符竹:古代用来占卜的竹简或竹片,这里指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占卜或预测。更生:再次出现,意味着吉祥或好兆头。 3. 卿月辉麟谱:指赵一明如同明月一样照耀着龙凤图,象征着高贵和荣耀。 4. 文星次鹿城:文星(北斗七星中的一颗星)排列在鹿城的位置,寓意着智慧和指引。 5. 精微敷易教:精细而细微地传播教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鉴赏。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解答此题时,要借助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同时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大禹未疏凿,此山为海门”的意思是:当年大禹治水的时候还没有开凿这座山,这山就成了大海的门户。“佛屋栖灵窦,仙坟荫远村”的意思是:佛屋和仙人的坟墓都藏在山岩的深处,给遥远的村庄增添了一些神秘感
【解析】 本诗首句“逸步脱讥谗,高踪不混凡”是说诗人的超尘脱俗之态;次句“独甘巢绝谷”,是说远离世俗,独自栖息在幽深的山谷中;第三句“人似说游岩”,是说人们常说隐于山岩之中;第四句“自制幽人笔”,是说自己动手制作了隐者所用的笔;第五句“妻裁隐士衫”,是自己的妻子裁剪了隐者的衣衫。末两句“世交空见忆,无处寄书函”,“世交”指世俗之交,这里是指那些只知羡慕、追求的人;而自己却无法与他们交往
云门六寺即唐灵澈师旧隐 注释:指唐代高僧灵澈法师曾经居住的六座寺庙。 赏析:此首以咏怀形式,追忆灵澈法师昔日的修行之地,表达对先贤高风亮节的仰慕之情。 吟遍唐人句,玄踪不易攀。 注释:“玄踪”指高深莫测的踪迹。“吟遍唐人句”表示诗人已经把唐代诗人的诗篇全部吟诵完毕。 赏析:诗人在此处表达了自己想要追随高僧的足迹,去追寻那些难以攀登的深奥境界,以此实现自己的修行目标。 一溪清到郭,诸寺各依山。
注释: 客居还岁暮,风雪掩柴扉。 人向行中老,乡从梦里归。 繁声交涧竹,馀冷入山衣。 消遣凭诗句,犹惭未入微。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寒冷的冬季里所写。诗人用"雪压柴扉"、"风穿松隙"等词句描绘了雪景的凄寒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人向行中老,乡从梦里归"等词句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深入了解诗歌艺术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