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重点字词的解释,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君是甲科人”,甲科:唐代科举制度中,进士科第一等为甲科。这里指兄长是进士及第的人。“文章已立身”,文才已经成就了自身。“远邦迎父母,天阙动星辰”,“远邦”指远离家乡的异乡,“天阙”指帝王居所,“动星辰”,使天幕也为之震动。“行爱三冬日,到为千里春”,“行爱”即喜爱
【注释】 日铸山:山名。在浙江绍兴,以出产日用金属器皿而闻名。这里泛指山中的小道。 幽人:隐士。 涧:山沟,溪流。 摧:折断。 柯:树木的主干。 赏析: 这是一首访友不遇的诗。首联写访友受阻,颔联写雪景,颈联写山林,尾联写友人已去,只留鹿踪。全诗写得自然,清新,朴素,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情趣
诗句释义: 1. 当展经纶志,初为抚字官。 “当展经纶志”表示应当展开抱负和才华;“初为抚字官”则是指刚开始担任了安抚百姓、管理地方的职责。 2. 五弦能自爱,百里几民安。 “五弦能自爱”意味着使用五弦琴(一种古琴)来表达自我爱护之情;“百里几民安”则表达了在百里之内,几乎让所有的百姓都感到平安无事。 3. 此去还家便,知非行路难。 “此去还家便”意味着这次离开回家是件容易的事情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分析概括即可,注意要语言简洁,意思明确,逻辑严密,表达完整。“新月似蛾眉”的意思是新月像蛾眉一样,“娟娟止片时”意思是新月在夜空中停留的时间很短暂。“辉光虽有缺,轮廓未曾亏”的意思是虽然光辉有所缺失,但形状并未改变。“三五还应满,寻常那得知”的意思是到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应该圆满了
注释: 初夏:开始的夏天。 同赵东阁西里诸公山行闻莺分韵得隔字:与赵东阁等在西里的山上行走,听到了黄莺的啼声,为了写诗而分韵,得到“隔”字,于是写下这首诗。 今日天气清,聊试登山屐:今天天气晴朗,我试着穿着登山鞋登上山峰。 共看云外峰,分坐涧边石:我们一起观赏着云雾中的山峰,分别坐在溪边的石头上。 绝境不逢人,啼莺似留客:在这无人的境地,黄莺仿佛在挽留我一样。 一声无处寻,还被青林隔
这首诗名为《爱秋》,是唐代诗人宋玉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注释: 1. 我爱秋 - 我喜爱秋天。 2. 清秋行乐胜春游 - 在清爽宜人的秋天里,游玩的快乐胜过春天。 3. 林疏尽见山中石 - 树林稀疏的地方,可以看到山中的石头。 4. 更有寒泉带石流 - 而且还有冷冽的泉水从石头上流过。 译文: 我热爱秋天,因为在这个季节里,游玩的快乐胜过春天。 在树木稀疏的地方
【解析】 此诗首句“野岸多柔桑”,点出地点,为全诗奠定背景。次句“春风长新绿”,是说柔桑的嫩叶被风吹拂着,在春光中摇曳生姿。“柔桑”即嫩桑,“新绿”即新叶,“长”字写出了柔桑生长的特点。“叶叶是罗纨,不同凡草木”,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柔桑的嫩叶比作罗纨,突出其质地的柔软和细腻。而“不同凡草木”,则表明柔桑与一般草木的不同之处。 【答案】 译文:野岸上生长着柔桑,嫩叶在春风中摇曳生姿。
黄叶 吾心爱黄叶,不翅于南金。 九月秋风高,柴门积来深。 一一自掇拾,书我白头吟。 吟成意谁与,拄颊对遥岑。 译文: 我爱这秋日的落叶,它的颜色比南方的金子还要耀眼。 九月的秋风高高地吹过,柴门被风刮得更加深重。 我一一地捡起这些叶子,写下了我的白头之诗。 这首诗写成后,我想给谁听呢?只有拄着拐杖对着远方的山丘。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对秋天景色和人生感慨的诗。首句“吾心爱黄叶”
《立冬日野外行吟》 1. 释义: - "吟行不惮遥":在远处行进时,不惧路途遥远。 - "风景尽堪抄":风景优美,值得记录下来。 - "天水清相入":天空清澈与水面交相辉映。 - "秋冬气始交":秋季与冬季的气候开始交替。 - "饮虹消海曲":彩虹横跨大海,消失在海的尽头。 - "宿雁下塘坳":宿鸟降落在池塘和山坳之间。 - "归去须乘月":归家时,最好有月光作伴。 - "松门许夜敲"
相彼胎禽兮有志凌霄,剪翎铩翼兮羁縻于笼牢,为时人之近玩兮中心郁陶。 有高人兮逆知其然,养成羽仪兮纵之于千仞之巅,使全其性兮逍遥乎九天。 九天之高兮穹窿,鹤之乐兮融融,维高人之德兮与天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