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缙
【注释】: 1. 良辰群彦集,饮饥临芳洲。良辰:好时光;群彦:众多贤才。 2. 凉飙除炎暑,川泽含清秋。凉飙:凉爽的风。 3. 浩然吟兴发,庶或写离忧。浩然:胸怀坦荡;吟兴:诗思;离忧:离别的忧伤。 【赏析】: 《题陈主事元宗渔洲雅集诗用秋来凫雁下方塘元韵 其一》是唐代诗人王勃所写的一首五律诗。此诗以咏秋景为题,抒发了作者在秋日的雅集上的情怀。全诗意境开阔,格调高远,语言简练,富有情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 【诗句】: - 昨见葭灰飞玉管,已觉阳和布晴暖。 - 条风吹绿草荄萌,残雪消寒柳丝短。 - 新正拟欲棕春游,今朝便有寻诗伴。 - 青鞋布袜惯林泉,华发心情厌亭馆。 - 北禅古刹吴城陲,眼界清幽尘迹断。 - 辟贤偶集本无期,去路虽遥亦何惮。 - 行行不觉到旃檀,一经苍苔平且坦。 - 有意来恭孚尹师,适逢飞锡归迟缓。 - 惟存法王梵公像,趺座绳床衣偏袒。 -
注释: 秋风水祠下,疏柳映菰蒲。 秋风轻轻吹过水边的小祠堂,远处稀疏的柳树映衬着芦苇和蒲草。 酣吟远眺处,归艇逐飞凫。 我沉醉地吟咏着,远眺之处,归船追逐着飞翔的野鸭。 云外香台出,烟中绝岛孤。 云雾之外,香气四溢的香台上浮现;烟霭之中,一座孤独的岛屿矗立。 赏析: 这首诗是陈与义为陈主事元宗所作的《渔洲雅集》诗中的第三首,全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喧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衡门静掩春阴里,满地湿云飞不起。 衡门,即横木为门,形容门简陋、朴素的样子。春阴里,春天的阳光下,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满地湿云,指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云层,无法升空。飞不起,表示云层厚重,难以飘动。 柳絮飘残淡荡风,桃花开过清明雨。 柳絮,指柳树的种子或嫩芽,随风飘散。淡荡风,指微风轻轻吹拂,没有强烈的影响。桃花,春天开放的花朵
【注释】 可怜磐石上,垂柳拂行杯——在石头上,垂柳轻轻拂动行杯。 新妆明水底,木末芙蓉开——水面上荷花像新妆一样美丽,芙蓉花开放于水草之末。 荡舟人远近,风外送歌来——船上的人在远处荡舟,风中传来歌声。 【赏析】 本诗为作者陈与义晚年所作七言古诗,描写了诗人与友人秋日游赏的情景。 首句“可怜磐石上”,以磐石作陪衬,突出垂柳的优美。磐石上垂柳,形象生动,色彩对比鲜明,富有诗意。 颔联“新妆明水底
这首诗是陈子良在元宗渔洲雅集上的一首咏物诗。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是对一个场景或景象的描绘。首先,“舸舰迷清津”,描述了船只在清澈的河流中行驶的景象。其次,“衣冠耀朱夏”,描绘了人们在夏日里穿着华丽的衣服的场景。接着,“胜赏继兰亭”,表达了人们在这里享受美景的乐趣。最后,“清高拟莲社”,则表示这里的景色让人感到清心寡欲,如同莲社一般。 译文: 舸舰在清澈的河流中迷了方向,
【解析】 此为组诗之三,与首、尾二首皆用律体。前两句点出“雅集”之景。后两句写宴中情景。最后两句写宴散后的感想。全诗以“秋来”“何处”“一声雁”三字贯穿始末。 【答案】 ①陈主事:指陈献章。②元宗渔洲:陈献章的别墅名。③雅集:高雅的聚集。④肴籁:指音乐和声音。⑤弦歌:指乐器和歌唱。⑥解衣:脱下衣服,这里指解下官服。⑦乌纱帽:古代官员戴的一种帽子,这里指官吏。⑧夷踞:同“倚”。⑨简慢:怠慢。⑩秋来
【注释】 芳草:春草。青犹未了:指草木发青,而春天尚未到来。二章:这里指诗篇有两部分,即“调笑”和“怨思”。 【译文】 春草青青,春天还没有过去。 和烟、和雨的路很长,千里万里都让人断肠。 断肠,断肠,肠已断;飞絮落花,撩乱人心怀。 【赏析】 此词是一首情词。作者借春景抒发离愁别恨,抒写的是对妻子的深情怀念。首句“芳草”,是春天的象征。春草青青,春天还没有过去。这一句以景结情,既点明季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诗句的内容和重点词句去推断表达的情感。“疏钟来远寺,暝色起横塘”,从时间来看是傍晚时分;从地点来看是在远处的寺庙里;“疏钟”一词暗示着僧人,所以此诗应该描写的是僧人在寺院中听到钟声的情景。“佳会谅难再”,诗人感慨自己与友人的聚会很难再有。“盟心那可忘”,诗人希望与友人永远保持友情,但世事无常,朋友也可能天各一方
【注释】: 清镜:明净如镜的镜子。 蝉鬓蛾眉:形容妇女的发髻高挽,眉毛细长而弯曲。 朝开暮掩:早上梳妆打扮,晚上则收起。 少尘:没有尘埃。 白发多于去春:指头发比去年增多。 原上阮郎归未:意思是说还没有找到像阮籍那样的隐士,回归故里。 【赏析】: 这首词写闺中女子早晨梳妆打扮,晚上收拾起来的情景。词中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把闺中女子与自然景物相联系来表现她的心情和处境。 “清镜”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