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星垣
【诗词】 挽张季英联 十年雪立程门,久知由瑟升堂,才堪治赋,犹记龙沙游宦,推毂殷勤,陆氏未庄荒,胡为视死如归,塞北回思频洒泪;一霎际云昏汉帜,深恨夷氛压境,计拙筹边,忍令马革裹尸,捐躯慷慨,狄山乘障去,纵使望空遥奠,天涯何处与招魂? 【注释】 十年:十年后,指作者离开家乡已十年。 雪立程门:指作者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功名后,回到家乡,受到乡人的欢迎和尊敬的情景。 由瑟升堂:指作者进入仕途
【注释】 豹略:指张季英在抗金战场上的英勇战功。龙沙:指沙漠,这里泛指边远地区,也代指北方战场。班荆道故:语出《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征召马援到洛阳,马援辞谢不去,光武帝说:“我与你结为兄弟,你何必拒绝呢?”马援说:“臣备汉氏之孤,得奋大节,足下不欲令臣以立功名,即臣常愿驰至海表,观耀武于四裔,今归老于西蜀,使臣望风蓬转,不特益叹咏,且复惭负!” 【赏析】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意境和内容。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一门内难弟难兄" - 描述家庭内部因困境而感到兄弟情深。 2. "瀛岛遽归真" - 突然去世或离去,瀛岛可能指代一个特定的地点或象征性地指代某种精神归宿。 3. "料应伯氏埙声,咽断津沽丁字水" - 暗示哀悼者将无法听见伯氏(可能是亡者的姓氏)的埙声,因为津沽是地名,丁字水则可能代表河流。 4. "七旬馀多才多艺" -
注释: 1. 奇疾第四人:指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梁启超是清朝末年维新派的重要人物,也是清末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他主张变法图强,改革封建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是中国近代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2. 报界闲评:指报纸上的评论文章,通常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话题。 3. 愈者死者缠绵者:意思是治愈了病人和死了的人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语言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并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挽倪嘉诠联”是题目,“廿八龄易箦凄凉”“五千里盖棺冷落”,这是首联;“念遗孤在抱,大母在堂,最可怜龙塞奔驰,贫困累人,垂死难干双眼泪”“痛侍侧无儿,哭帷无妇”,这是颔联;“犹幸有鸰原急难,经营葬汝,孔怀聊慰九泉心”这是颈联。 【答案】
【注释】 挽海拉尔全体阵亡将士联:挽,悼念;海拉尔,地名;全军将士。 原算善终:原意是原本可以有好的归宿。善终,好的死亡。 况与异族争雄:与,跟;异族,非汉族。 一战捐躯名亦烈:战,作战;捐躯,牺牲;名,名声;亦,也是。 殉国难是何幸事:殉,为国献身;国难,国家危难;何幸事,多么幸运的事情。 愿偕同袍追悼:偕,一起;同袍,战友;追悼,纪念死者。 偏师敌忾败犹荣:偏师,一支军队;敌忾,对敌人的愤怒
【注释】 挽张庆祥联:为悼念张家兄弟的挽联。“知交”指朋友,“兰玉相承”比喻兄弟情深义重、相互提携;“马帐”指军帐,这里比喻兄弟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埙篪”是乐器名,“同马帐”即指兄弟共同生活在一起;“一门”指家族或家庭,“友爱”指兄弟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叹此日”犹言“哀哉此日”,“埙篪虽歇”意为虽然兄弟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常交流、切磋(演奏古琴时
【注释】 戊戌政变:1898年,光绪帝欲变法维新,遭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反对,发动政变,杀害维新派人士。 记窜迹东瀛:指康有为、梁启超等流亡日本。 己丑:指光绪二十五年(1899),即戊戌变法失败的第二年。 余几在:指梁启超。 南海:指康有为,因康有为曾到广东讲学,后改名为康南海。 瓣香:旧时指敬礼。 大罗天:佛经所说,诸佛居住之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1923年7月15日赠给梁启超的挽联
【注释】 挽舅父联:指《祭舅文》,即《祭外舅卢公文》;渭阳:指唐玄宗在骊山为杨贵妃设的“长生殿”;哈埠:指山东莱州的港口,是当时渤海湾的出海口。 【赏析】 此诗为吊唁舅父之辞。全诗以哀惋之情、凄楚之语抒写对舅父的追念和哀悼,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首联写怀念舅父的深情厚谊:“写不尽阿舅爱怜”,这是诗人内心的真情流露,也是对舅父的无限思念,表达了对舅父深厚感情。诗人回忆当年随母亲归宁
【注释】 棨戟:古代官吏、仪仗用的旗杆。 虎幄:指军帐,引申为辅佐的官署或幕僚。 旌旗:泛指旗帜。 龙沙:泛指边远沙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朋友的劝诫。诗中说“虎幄十年感知己”,意思是他跟张季英有共同的志趣和理想,彼此十分投合。但是“旌旗悲惨淡”,意味着张季英已不幸去世,这使诗人悲痛不已,也使他感到惋惜。“龙沙万里哭良朋”,则表明他怀着无限悲痛之情,在遥远的边陲为张季英送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