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星垣
【解析】 “拥”“内安”二句,赞颂吴俊升镇守边疆七年的功绩。“龙沙”代指边塞之地。“专阃”“重抚棠阴齐堕泪”,赞吴俊升专阃有方,抚慰黎庶,使黎庶感戴,流下了眼泪。颈联写吴俊升为官多年,深受皇上信任,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察热摧锋”,即对敌作战勇往直前。“新民讨逆”,即安抚归降者,平定叛乱。尾联赞吴俊升戎机参末议,即参与军机大事,是皇上倚重的得力助手。全诗赞颂吴俊升为官清廉,政绩卓著。 【答案】
【注释】 ①挽:悼念。常荫槐:指东汉时张衡的好友常林,字子高,汉阳人也,曾隐居于洛阳城北的常林馆。②檀道济: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将领,因反对刘义隆称帝而被杀。檀道济是常林的朋友,他死前曾对常林说过:“汝后应见杀,但恐年岁晚耳。”③屈灵均:屈原(名平),战国时期楚国诗人。④同调:志趣相同。⑤招魂:招请死者的灵魂。⑥“永怀”句:意谓我对你永怀思慕之情。 译文: 你一旦失去长城,投巾痛哭也如同檀道济;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第一句:“使黑水克竟所为,知成功必不止此;” - “使黑水”:这里的“黑水”很可能指的是某种力量或影响。在古代中国,人们常用“黑水”来形容强大的敌人或势力。这里的“黑水”可能象征着一种强大的对手,或者是某种特定的势力。 - “克竟所为”:这里的“克”意味着克服、战胜,而“竟所为”则表明了要完成自己的目标或事业。整句的意思是,如果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或对手
【注释】 ①挽常荫槐联:指《挽李公择》一诗。李公择,生平事迹不详。②苌叔:李氏家族的自称。③千秋:指人寿命长。④清议:公正的言论或评判。⑤中郎:指王敦,晋朝大臣,因与王导争权被诛杀。⑥恸:非常悲痛。⑦私恩:个人恩怨。 【赏析】 此诗是诗人悼念李公择而作。李公择即李弘,字公受,西河郡平遥人。他出身寒微,年轻时曾为李特部将,后来投靠晋朝,任广武太守,封平乐县侯,死后谥曰“贞”。 全诗四句
注释:在夔府时,看着夕阳斜照,心中不禁怀念起岷江那边的亲人;在龙沙(今甘肃敦煌)滞留期间,游子登上山冈遥望远方的家乡,只能空发悲叹,感叹蜀道艰险难行。 赏析:此诗前两句写诗人身在夔府,面对日暮西山之景,感慨万千,思念故乡之情油然而生。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异地他乡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深眷恋。全诗以“挽”字开头,既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忧虑
【注释】 挽常荫槐联:指诗人在长安为友人常荫槐写的挽联。 绝塞(sài)抚棠阴,黑水千秋有遗爱; 故乡怀梨树,青山万古吊归魂。 译文: 在边疆抚慰棠阴之下的遗爱, 在故乡怀念那棵梨树, 青山万古哀伤地悼念他的归魂。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长安为友人常荫槐所写的挽联。前半部分“绝塞”二句,写对朋友的追忆。“绝塞”,即边塞。“抚棠阴”,即抚今思昔。“遗爱”,即遗爱于世。“黑水”,泛指北方河流之黑水
注释: 挽常荫槐联:用挽联的格式悼念常荫槐。联,对偶词句。挽联,一种表达哀悼之情的诗词形式,一般用于吊唁逝者。常荫槐,即常荫槐先生(或女士),这里代指常荫槐先生(或女士)。 绝塞吊斜晖,讵料哀音传沈水:在边塞之地,我怀着悲痛之情去吊唁逝去的人,然而没想到哀伤的声音却飘向了沈水。沈水,古代传说中一条深不见底的河流,此比喻指悲伤之声无法被听见。 太虚还浩气,那堪厄运并椒山:天地之大,浩然之气尚存
【注释】 挽:悼念。荫:庇护;槐:指树名,这里代指宗庙。开平:地名。目击:目睹。沧桑:世事变迁、社会动荡的代称。家声:家族的声誉或门第。下泪:流泪。参军:指参加军事活动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的事。皋羽:古代楚国的一种乐器,相传为楚人皋陶所制。楚些:楚辞中的一种曲调。招魂:使死者的灵魂回来复生。 【赏析】 全诗是一首挽词,作者通过吊古伤今的手法表达出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注释】 一刹:极短的时间。 地轴:指地球,地球在宇宙中旋转,其轴心是垂直于地面的。 天容惨淡:指天空的颜色暗淡。 大星沈:即“月蚀”。 【赏析】 首联写雷电交加,惊雷震撼了整个大地。颔联写月食降临,天幕上一片昏暗无光。颈联写天地异象,大地崩裂,天空昏暗。尾联写日月同辉,又复光明。此诗以雷霆、月蚀为线索,通过天地异动来表达作者对吴俊升的敬爱之情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马革志须偿 - 表示壮士的雄心壮志,即希望以马革裹尸,在战场上英勇牺牲。 - 译文: The ambition is to fulfill the duty of being buried in horse leather, meaning a warrior's wish to die valiantly on the battlefield.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