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失长城,投帻几如檀道济;
千秋有同调,招魂尤惜屈灵均。
【注释】
①挽:悼念。常荫槐:指东汉时张衡的好友常林,字子高,汉阳人也,曾隐居于洛阳城北的常林馆。②檀道济: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将领,因反对刘义隆称帝而被杀。檀道济是常林的朋友,他死前曾对常林说过:“汝后应见杀,但恐年岁晚耳。”③屈灵均:屈原(名平),战国时期楚国诗人。④同调:志趣相同。⑤招魂:招请死者的灵魂。⑥“永怀”句:意谓我对你永怀思慕之情。
译文:
你一旦失去长城,投巾痛哭也如同檀道济;
你千秋万载有志同道合者,招魂更珍惜屈原。
赏析:
《挽常荫槐联》是清代诗人吴敏树的作品。诗中用典贴切,意境幽远,表达了对故友的深情怀念和对亡友的哀悼惋惜之情。
首联写友人之死。“长城”,这里指代故国。“檀道济”为南朝宋武帝刘裕手下的一位著名战将,在一次战役中失败被俘,绝食三日而死。“投帻”指脱帽,古代丧礼中的一种仪式,表示悲愤和悲痛。“几如”是“如同”,“几”在这里作虚词使用,相当于“简直”。此联用檀道济的事迹来比喻朋友之死,表达出诗人对朋友之死的痛惜之情。颔联写对亡友的怀念。“同调”,即志趣相同、思想相合的人。“同调”二字点明了诗人对这位亡友的深切怀念。“招魂”则是指对亡友灵魂的召唤。此联以亡友生前与自己志向相投、情深意重,死后却无人招魂,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哀叹和惋惜之情。颈联写对亡友的思念。“永怀思慕之情”一句概括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深深思念和追念之情。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亡友的祝福。“屈灵均”是屈原的字,战国时楚国人,楚辞赋家,因忧国忧民,投身汨罗江自尽,成为忠臣烈士的典型。此联用屈原的事迹来表达诗人对亡友的祝愿,希望亡友的灵魂能够得到安息,同时诗人也希望亡友能继续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总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通过典故的运用和意象的塑造,展现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思念和追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