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睦
《岳阳对柳》是唐代修睦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谁此种秋色,令人看莫穷。正垂云梦雨,不奈洞庭风。昔出长安道,独游隋苑东。当时今日思,须信苦相同。 - 赏析: 诗中通过描写岳阳楼与柳树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无限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正垂云梦雨"和"不奈洞庭风"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洞庭湖的自然风光,以及风吹动柳枝的景象,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而"昔出长安道
注释:云根是高耸入云的树,此处借指高僧。归还是返回的意思。莫轻竹引经窗小,须信更深入耳多。莫轻视竹子的清雅,要相信它的声音会更加深远。绕砌虽然清自别,出门长恐浊相和。绕过围墙,泉水的声音更加清晰。出门后可能会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变得浑浊。从此无心恋沧海,沧海无风亦起波。从此以后,我不再对大海产生兴趣,即使没有风,大海也会引起波浪。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寺院中观赏僧人打坐修行的情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理解诗意,把握诗歌主旨和情感,然后逐句分析其运用的手法,并结合诗句阐释。“远水月未上,四方云正开”,写诗人在高峻的山巅之上遥望,但见远处的水汽尚未升腾而起,而四周的云彩却已展开。“更堪逢道侣,特地话天台”,写诗人又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便特意与他们一起谈论起天台山的风光
诗句 1. 圣迹谁会得 - 指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神圣的痕迹或标记,谁能够理解它们的含义。 2. 每到亦徘徊 - 每当到达某个地方,都感到犹豫不决或徘徊不前。 3. 一尚不可得 - 即使是“一”(即唯一的、最珍贵的),也无法得到。 4. 三从何处来 - 对于“三”,即三个部分或元素,如何获得或形成? 5. 清宵寒露滴 - 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月光下的露水晶莹剔透。 6. 白昼野云隈 - 在白天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澄澈照人胆 - 此句形容泉水清澈见底,如同能映照人心般纯净。"澄澈"意味着清澈透明,可以看见底部;"照人胆"则形象地描绘了泉水的明亮与洁净,仿佛能洞察人心。 2. 深山只一般 - 这表示即使是在幽静的深山之中,这里的泉水也显得与众不同,有着独特的美。"深山"通常指的是自然环境较为封闭和宁静的地方;而“只一般”则强调这种美是普遍存在的,不是特定之处才有。 3. 来难穷处所
诗句逐句注释 1. 檐雨滴更残,思君安未安。 - “檐雨滴更残”描绘了夜晚细雨连绵的情景,增添了几分静谧与哀愁。 - “思君安未安”表达了诗人在思念远方的朋友时内心的不安与担忧。 2. 湘川闻不远,道路去寻难。 - “湘川”可能是指湖南的湘江,也可能是泛指南方地区。 - “闻不远”表示距离感或感知上的遥远。 - “道路去寻难”意味着为了见上一面,克服困难也是难以实现的愿望。 3.
秋台作 独上高楼台,客情何物同。 孤云无定处,长日信秋风。 兄弟多年别,关河此夕中。 到头归去是,免使叹洪蒙。 译文: 独自登上高楼台,客思如何与谁共? 孤云飘荡无定向,漫长日子随风过。 兄弟多年离别时,此时此刻心难安。 最终归去是了局,免得感叹人生短。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孤独、思念的情感。 第一句“独上高楼上,客情何物同”。诗人独自登上高楼,心中满是客情
【解析】 此诗首句写“归”未得,次句写“意”何伤。三、四两句是全诗精华所在,以草代己,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念和思归不得之苦。 【答案】 译文:故园归不得到,今日我心有忧伤。独自坐在水边草上,春天的流水悠悠流淌。注释:故园:旧的居所或家乡;此日:近日。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旅途中所作。开头二句写自己未能回到家乡,内心不免伤感。“归”字反复出现,可见诗人对归乡之情的迫切和执着
注释:松树细声簌簌如秋风吹过,其凉意直透骨髓,枝干上的影子与栖息的鹤一同伸向了高墙。松树的树根盘曲如同扎根于平地,自是梧桐树无法与之相比,因为它不会长久生长。 赏析:诗中通过对比描绘出两种不同特点的树木,一是高大挺拔的梧桐树,一是小巧玲珑的松树。梧桐树高大且枝叶茂盛,给人以高大挺拔之感;而松树却细弱矮小,给人一种小巧玲珑之感。诗人通过对比描绘出两种不同特点的树木,表达了诗人对松树的喜爱之情
注释: 1. 题虎掊泉:以“题”字指代诗题,“虎掊”指老虎挖掘泉眼的行为。 2. 清声四远流:泉水清澈的声音远远传播。 3. 众人怜尔处:大家怜惜你的地方。 4. 长夜洗心头:在漫长的夜晚洗涤我的心灵。 5. 出谷花随去:离开谷地的花朵随着而去。 6. 背岩猿下偷:背着岩石的猿猴偷偷地离去。 7. 林边落江徼:在树林的边缘落入江面。 8. 风起雨翛翛:风吹起雨,声音凄厉。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