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惟一
诗的逐句释义: 1. 江横一练平: - 江横:指的是江水宽广。 - 一练:形容江水的平静如一条细绳。 - 横:横向,这里指宽广。 2. 山色四时青: - 山色四时:山的颜色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 - 青:绿色,表示四季都有绿意,特别是春天。 3. 水足柴犹富: - 水足:指江水充足。 - 柴犹富:指木材资源丰富,可以满足需求。 4. 人多爨不停: - 爨:古代指烹饪食物。 - 人多
【注释】 镜空:比喻人的襟怀,如水之清。 豁豁大虚:指心地空旷、廓然无物。 个里:这里指内心。 拟于何处:比之于什么地方。 拂埃尘:清除灰尘,喻除旧布新。 赏析: 这是一首以自然景物比喻人的心灵的诗,诗人用荷叶和大虚来比喻自己的心地,用“个里”二字来说明自己的心地是“洞然无一物”,没有杂念。这首诗表现了作者追求心灵纯洁,不染尘埃的精神境界,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官场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注释】 礼疏山塔:指在庐山修建的东林寺塔。礼:礼仪;疏山:即庐山,又称匡山,因东汉高僧支娄迦谶(字安期)曾来此讲经而闻名遐迩,故名。 造塔当年事,喧传直至今。 当时建造这座塔的人和事,现在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 示人千古意,与匠两三金。 这座塔向世人展示着它千年不朽的意义,工匠们也付出了辛勤努力。 不得罗山语,谁知矮叔心。 没有听到庐山的语言,又怎能了解矮叔的心思呢? 瓣香来作礼,肯顾白云深。
【注释】 雁荡山: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境内,以奇峰异石、山水美和人文景观著称。 四海名山曾过目:指游览过许多名山。 就中:其中。 此景:这里的风景。 难图录:难以画下来。 山前向见白头翁:站在山峰之前,看见一位白发老人。 自道:自称。 一生看不足:一辈子也看不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雁荡山时有感而作的即兴之作。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注释】 海游:指捕鱼。下金钩:用钓竿垂饵,引诱鱼上钩。丝纶:钓鱼用的线。虾蟹鱼龙一网收:比喻一网打尽,一举成功。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十分开阔。首句点明“海”为“物外”,表明诗人的隐居生涯是在海上进行的。次句说,他在这海上游了三十多年,没有轻易下来过。三、四两句写捕鱼的情景。“等闲抛掷丝纶处”,是说在海边随便撒网的地方,就能捕到鱼和蟹,而鱼、虾、龟、鳖、龙、鸟、兽等全都收入网中
诗句: 西来十万里,北渡一茎芦。 刚道来传法,还曾传得无。 译文: 从西边来的路途漫长,向北渡过一条细长的芦苇。刚刚听说他传播佛法,是否真的没有遗漏。 注释: 1. “西来”:指从西方来的佛教僧人或佛教教义。 2. “十万里”:形容路程遥远。 3. “北渡”:在北方渡过,可能是指渡河或者过江。 4. “一茎芦”:一根芦苇。 5. “刚道”:刚刚听说。 6. “来传法”
注释: - 鱍喇篮中活锦鳞,风前提起不辞频。 - 鱍喇篮是古代的捕鱼工具,这里指篮子中的鱼。 - 锦鳞:形容鱼的颜色鲜艳美丽。 - 风前提起不辞频:风中提篮捕鱼,不知疲倦。 - 几回绕尽长沙市,卖与买人无买人。 - 几回:多次。 - 绕尽长沙市:指在长沙市周围打捞了很多鱼。 - 买人无买人:即使有人想买,也因为价格低廉而不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渔民在捕鱼的场景
藞藞苴苴,潇潇洒洒。 严冷时温若阳春,褊急处宽逾大海。 才开口,平日说。 脱空却嫌人,无事谤般若。 有时突出一句乡谈,佛也不能觑他缝罅。 从来闽蜀本同风,相逢自有知音者
顾我游世间,如云在天上。 任缘而去住,不作去住想。 南北信所之,东西无定向。 为人少方便,动便拦腮掌。 恁地去离泥水底本师,如何却唤作环溪和尚
牧以卑,守以规,迅雷疾风,铁石不移。 须弥其颓,只手力持。 电光石火里驱耕夺食,春风和气中摧枯拉萎。 极等没意智,阖国少人知,知之梓府牛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