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惟一
【释义】 可山:指山峰。三拜:三次下拜后起身站立。位立:即“拜起”,指下拜后起来。孤高:形容山峰挺拔、傲视群雄。与众峰齐:比喻其他山峰都不如它高耸。 自从得到髓归以后,便看见天地间变得低矮。 【注释】 乾坤:指天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可山的雄伟壮丽。诗人以山之高大自比,表现出自己的雄心壮志。诗中的“孤高”,是说可山的气势不凡、高不可攀;“不与众峰齐”则表明可山与众不同,独领风骚
注释: 看石田语 —— 看石,指看石人(石碑),石人是指刻在墓道或祠堂前的石人像。语,指《石人铭》。 语言硬净如生铁,眼目高明烁太阳 —— 形容《石人铭》的文笔刚劲有力,锋利如同生铁;比喻石碑上铭文的字迹高亮如同太阳光芒。 今日江湖无此作,令人三叹忆平羌 —— 今天世上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让人不禁感叹怀念起当年平羌时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石人的诗。诗人通过描写石人的铭文
注释:山虽然不算很高,水也不算很深,但泥土和金银都是一样珍贵的。自古以来,我对待人总是保持一颗平常心,从不考虑其他事情,因此到年老时,我没有过任何的二心。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以“山未为高水未深”来比喻人的品德,说明一个人的品质并不取决于他的地位高低或财富多少。次句则用“贱非泥土贵非金”来形容人的价值,强调无论地位如何,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真正价值。最后一句“自来一种平怀看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荷露跳珠:荷花上滴落的露水如同跳动的珠子,形容露珠晶莹剔透。 2. 优昙初现叶团团:优昙是佛教中的一种吉祥花,初现时叶片团团相拥,象征着吉祥和美好。 3. 错落明玑走碧盘:形容叶子错落有致,犹如明眸闪烁在碧绿的盘子上,形象生动。 4. 沆瀣莫将鱼目比:比喻不要拿小鱼的眼睛来比作月亮,因为小与大的对比是不恰当的。 5. 看时容易觅时难:形容看到荷叶上的露珠容易
注释: 野航:在荒野上航行。 远泛飘然一苇轻:远航时,船儿像一片叶子一样轻盈。 水天上下镜无尘:水天一色,如同一面镜子,没有一点尘埃。 自从碧眼胡归后:自从那位碧眼胡人离去之后。 着脚那知是甚人:站稳了脚跟,又怎么能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宁静、清远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远泛飘然一苇轻”
注释: 松风:松树的风声。风度曲:形容松风的声音曲折悠扬。 大夫:此处指诗人自己,因为古代文人常常以大夫自居。噫气:长叹之声。撼青冥:震撼青天。余韵:诗作结束时留下的回响。萧骚:形容声音凄切哀婉。 入户庭:进入庭院。递到:传递、传送。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亦泛指乐曲高妙。不知谁解眼中听:不知道谁能听懂这悠扬的乐声。 赏析: 此诗为咏物抒怀之作。前两句写松风之声,后两句写其对知音难遇之感。
月浦 孤明历历曲弯弯,色与芦花仿佛间。 多是满船空载去,几人亲得见珠还。 译文: 月光下的水面波光粼粼,月亮的倒影在水面上摇曳生姿,颜色与芦苇的白色交相辉映,仿佛相互交融。然而这美景往往只有满载着人们的船只才能观赏到,但又有几个人能够有幸亲自体验那如宝石般璀璨的美景呢?这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美好事物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浦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危峰 似侧如攲杳霭间,冰棱剑刃不多争。 可中不是通玄顶,切莫粗心向上行。 注释: 1. 危峰:山峰险峻高耸。 2. 似侧如斜:像倾斜着。 3. 杳霭间:在雾气之中。 4. 冰棱剑刃:比喻山崖上尖锐的石头。 5. 不多争:没有过多的争执。 6. 可中:中间,指山峰的中心部分。 7. 通玄顶:道教认为神仙居住的地方。 8. 切莫:千万不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险峻的山峰
诗的逐句释义: 1. 江横一练平: - 江横:指的是江水宽广。 - 一练:形容江水的平静如一条细绳。 - 横:横向,这里指宽广。 2. 山色四时青: - 山色四时:山的颜色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 - 青:绿色,表示四季都有绿意,特别是春天。 3. 水足柴犹富: - 水足:指江水充足。 - 柴犹富:指木材资源丰富,可以满足需求。 4. 人多爨不停: - 爨:古代指烹饪食物。 - 人多
我们需要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析: 1. 廛中佛事: - 注释:这是首诗的开头,可能描述的是一个市集或者集市中的佛教活动。 2. 几回走巷复穿衢: -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多次在小巷和街道间行走的情景,可能是为了参与或观看某些活动。 3. 货卖南方镇海珠: - 注释:这句提到了“南方镇海珠”,这可能是指一种珍贵的宝石或者珠宝,通常与佛教有关,因为佛教中有许多关于珍宝的教义。 -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