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惟一
这首诗的译文是: 一月复一月,此月又过五。 两轮日月何奔忙,百年弹指如虚度。 物不迁,还知否。 不是佛,亦非祖。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注释解释: 1. 一月复一月,此月又过五:这句话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一月复一月,意味着每个月都在重复,而此月又过五,则是指这个月已经过了五个月。这里的“复”和“过五”都是表示时间的流逝。 2. 两轮日月何奔忙,百年弹指如虚度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我心似秋月:我的心就像秋天的月亮一样明亮。 2. 道似又还别:道就像又是另外的,有别的东西。 3. 秋月有亏盈:秋天的月亮有圆有缺。 4. 吾心无损益:我的心没有增减。 5. 人人只知登楼赏玩向天边觅:人们只知道登上高楼欣赏美景,向天空追寻。 6. 殊不知自己衣单下有个光明藏子十分圆满十分皎洁:他们不知道在自己身上也有这样的光明和美好。 7. 信得及,见得彻
注释: 人人头顶天,脚踏地,眼里放光,鼻孔出气,与他诸佛诸祖无别无异。 这是说每个人都像佛陀一样拥有无边的智慧和力量,他们的头顶连接着天空,双脚踩在大地之上,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鼻子里呼出的气体是纯净的香气。他们与佛陀和其他所有伟大的圣人没有差别,都是宇宙中的精华,都承载着佛陀的智慧和教诲。 因甚握节当胸,听我谩你。莫有不被谩□么,我且问你,鸡寒上树,鸭寒下水,毕竟是祖意是教意。
【注释】 初二:农历二月初二。出城:从城内出来。初五:初六,农历二月初五。十字街头:十字路口。撞见张三:在十字街口与张三相遇。元是:原是。李四:指自己。面目如前:外貌和从前一样。语言如故:言语和以前一样。再三:多次。道:说。佛法:佛教的教义和教法,这里指佛教思想。浇漓:流弊。牛头马面:佛经中对地狱里各种恶鬼的名称。这里比喻世俗的见解。不用将针合成斧:不要用针去代替斧,意即不要执着于小道理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九月授衣,无衣可受。 2. 衲僧门下,别有要妙。 3. 新糊纸被烘来暖,一觉和衣到五更。 4. 闻得上方钟鼓动,又添一日在浮生。 诗句释义与译文如下: 九月授衣,无衣可受。 - 注释:九月是秋季,人们开始准备过冬的衣服,但此时没有多余的衣物可以更换。 - 译文:到了九月份,天气变冷了,我们需要穿上保暖的衣服。但由于没有足够的衣服更换
这首诗是《四叶颂》的第99首。全诗如下: 四叶红莲,一音宣演。 其语巧妙,其义深远。 前印威音,一点不差,后证弥勒,不差一点。 离四句,绝百非,即不无。 只如一人恁么,一人不恁么,一人恁么中不恁么,一人不恁么中却恁么,又且如何。 造作不同,一般米面。 注释: 1. 四叶红莲:莲花通常有五片花瓣,但这里提到的“四叶”可能是一种特殊的莲花品种。 2. 一音宣演:表示某种声音或言语能够广泛传播。
【注释】 南风熏热,凉气生起。诸佛出家修行,其住处(即道场)都在众生心中。面对机缘,回避是无门,只有让众生敞开胸怀去领略。如果还没有悟到,那就开眼着,合眼也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是佛教徒对佛、法、僧三宝的赞美和称扬。 诗中“南风薰热,凉生殿阁”,以南方炎热的天气与清凉的南风相对应,形象地写出了南风带来的清凉感受,同时暗喻了佛法给人带来的清凉和平静;“诸佛出身处
【注释】 偈:佛教语,即佛经的韵文或散文。 颂:佛教用语,即赞歌。 衲僧家:指禅门僧人。 机:禅宗术语,指心性本具的妙悟本性。 转处:即“转语”,是禅宗中用来接引众生的一种说法。 沤堂:喻指修行者所达到的境界。沤,比喻水泡,喻指清净、纯净;堂,泛指讲学场所。 半座平分:指禅门中以坐禅来修习禅定的方法。半座是表示一种平等的态度,平分是表示一种平等的分配。 集云峰:指高高耸立的山峰。孤风绝侣
吾心似秋月,秋月似吾心。 双照纤尘净,俱清万籁沉。 十分明又白,一样古犹今。 不是寒山子,何人解此吟。 诗句释义 - 吾心似秋月:表达了诗人将自身的心灵比作秋天的月亮,象征着纯洁和高洁。 - 秋月似吾心:强调心灵与自然月亮的相似性,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 - 双照纤尘净:意味着心灵如明月般清澈明亮,能洞察世间的细微尘埃。 - 俱清万籁沉:形容月光使一切声音都变得安静
【注释】 偈颂:佛教用语,即佛经中的韵文。 偈:即诗。 云:这里指花的精灵。 惺惺:形容眼睛明亮有神。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花为题。前两句写春花竞艳,各有千秋。“或逞夭红,或夸雅素”句,是说有的争妍斗色,有的淡妆素裹,各具特色。“月下精神,风前态度”二句,是说在月光照耀之下,花儿显得更加娇媚动人;在微风拂动时,它们的姿态更是婀娜多姿。最后两句,用桃花作比,说明这些花朵虽然美得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