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寄
注释:我删除旧诗稿后,创作新诗。这些诗歌的风格与钱起、刘长卿的诗风相似,都有一种高洁、清雅、朴素的风格。我还保留了一些忘记年份的旧诗篇,现在将它们全部编排在一起。 赏析:本诗是一首描写自己创作新诗并整理旧诗篇的诗歌。诗人首先通过“删旧稿讫作”这一动作,表达了自己对旧诗篇的珍视和对新诗创作的期待。接着,诗人以“风格钱刘竟俨然”来赞美自己的诗歌风格与钱起、刘长卿相似,都有一种高洁、清雅、朴素的风格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规定性,然后结合全诗的内容,逐句逐联地进行分析。考生在鉴赏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并结合诗句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来分析。本题要求赏析的是“好是斜阳今日渡,轻帆正遇剪江风”,考生应先翻译诗句,再进行赏析。 【译文】 去年风雨漫天飞,船中颠簸如同一叶扁舟。 好是此时日暮渡江时,轻帆迎风正好乘风破浪。 【赏析】
【注释】 春风:这里指春天的风。难慰此飘蓬:意思是春天的风难以慰藉我像飘荡的蓬草一样的漂泊无依。此飘蓬:比喻诗人自己如同飘荡的蓬草。 中州:中原地区,指今河南一带。处处同:到处都是一样。 野棠:即棠梨,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集上:即集市上。 马铃车铎:古代的车铃和鼓。滚尘中:指车辆行驶扬起的尘土。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春风难慰此飘蓬”
【赏析】 《过汝州西四十里》,唐·杜甫,这首诗是杜甫在唐代宗永泰元年(765)秋经河南、陕西,出潼关至洛阳途中所作。诗中描写了作者行经汝州时,经过西四十里的山驿骑行,山上的景色如一幅画。然而,由于蹇驴惊蹶而失蹄,使诗人心魂俱裂。 首联“缓辔宽缰过坦途,高高下下乱山初”,意思是说:慢慢地驾着宽宽的马笼头走过平坦的道路,高低不平的小路上布满了刚刚长出的嫩草。这里的“高高下下”指小路上有高低不平
青麦油亮秀白芒,畛边赤日震沙黄。 殷勤送客东风里,驿路杨花分外忙。 注释:青麦(指小麦)的油光发亮,秀白的麦芒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田间的小路(畛)边上,太阳高照,金黄色的阳光洒在黄土上,仿佛在震动。我殷勤地送别客人,在春风中,道路两旁杨树的花瓣纷纷飘落,显得格外忙碌。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田园景色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田野的美丽景象。首句“青麦油油秀白芒”,描绘了青麦的油亮发亮
【注释】 骊山:今陕西西安以东,华山以南的一座山峰。 闻说:听说。 高楼夹路遮:指楼阁重叠,遮蔽了道路。 楼头酒旆:指楼顶悬挂着的酒旗。 驻车:指停下车辆。 如今:现在。 鞭指:用马鞭指着方向。笙歌:吹奏笙和唱歌。 地:地名,指长安城。 蔓草斜阳无一家:意思是说长安城里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没有一个人。 【赏析】 《经骊山作》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写骊山的变迁,表达了对晚唐政治腐败
注释: 半山樵夫和山野小禽的闲谈交织在一起,一条小径上松林和竹林的影子互相交错。 涧上的老僧悠闲地谈论禅理,窗前的幽客在细细吟诵诗篇。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宁静的山谷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首句中的"杂禽语"描绘出了山林中各种鸟儿欢快的叫声,与樵夫的谈话相互辉映;"一径松阴连竹阴"则表现了诗人行走在小径上时所感受到的凉爽和舒适。第二句中的"闲白话"可能指的是老僧与樵夫之间的对话或闲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如“分析诗歌的意境”“理解诗句含义”“评价诗歌的表达技巧”等,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和注释具体分析,最后指出其艺术效果。本诗的译文为:虎丘山上的烟霞把过往的客人留了下来,日月运行使天地显得更加狭小了。如今与古时的风景是一样的,但登高远望的人却换了几批了。首联“烟霞”“过客”,点明虎丘是游人常到的胜地
注释1:暂憩征鞍——暂且停歇马鞍休息。 译文1:暂时停歇在旅途中,世间的公道就像春天的风。 注释2:世闲公道——世间的公道。 译文2:世间的公道就是春天的风。 注释3:破垣废井——被破坏的城墙和废弃的井。 译文3:被破坏的城墙和废弃的井,苍苔覆盖,显得荒凉。 注释4:分外红——格外鲜艳。 译文4:格外鲜艳。 赏析1: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荒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慨
舟行望荆山 舟前雨暗接天遥,不见荆山意寂寥。 猎猎风将云幕卷,故人天外手相招。 【注释】 舟行望荆山:诗人在船上望着远方的荆山。 舟前:即船的前部。 雨暗接天遥:雨雾笼罩着天空,远处看不分明。 猎猎风将云幕卷:猎猎的江风吹动云雾,使天幕翻卷,仿佛云彩在飘拂。 天外手相招:天上的人伸手召唤他。 【赏析】 首联“舟前雨暗接天遥,不见荆山意寂寥”,写诗人站在船头远眺荆山时,只见雨雾茫茫,天色阴沉